试验中的德国高超音速导弹
俄罗斯曾展出过的一种高超音速试验飞行器的模型
美国X-51A飞行器
今年8月,美国发射高超音速武器(又作超高音速武器)的实验失败,飞行器失去控制,军方被迫将其引爆。而同一时期,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也成为关注重点。高超音速武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武器,它具备哪些优势,目前各国研发情况又如何?本期为您解读。
怎样才能飞得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论是比武场上还是战场上,更快的速度总是能取得优势。而军事武器中,飞行在空中的飞机、导弹,速度远远超过陆地上的坦克、装甲车辆或水面、水下舰艇。对各国军队而言,拥有更快速的飞行器,将在未来战争中获得显著的优势。
一架(或一枚)飞行器怎样才能飞得快?
首先是空气动力的问题,飞行器应有最佳的外形,减少高速飞行时带来的阻力,或者干脆逃离大气层,在稀薄的太空中飞行。其次,飞行器本身携带的发动机或火箭推进器越先进,能提供的推力越大,飞行器速度则能越快。
除了更快的飞行速度之外,军用飞行器还必须根据其用途,发展不同层次的综合性能。例如对作战飞机而言,续航力、机动力、载弹量甚至驾驶员安全、舒适程度都是要考虑的问题。而对导弹而言,还必须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解决如何防止敌方反导弹系统拦截,如何有效制导,确保导弹飞行精度等问题。
核心设备是什么?
实现高超音速飞行的核心设备之一,是冲压喷气发动机。它被誉为世界航空史上继螺旋桨、喷气式发动机之后的第三次大革命。
冲压喷气发动机,简单说便是把飞行中产生的迎面气流“吞”入发动机,利用高速的相对气流,提高发动机内空气的压力,经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生成的高温燃气在喷管中膨胀后,以更大的速度朝后面加速排出,从而产生推力。这样,飞行器本身飞得越快,迎面来的气体越猛烈,产生的后向推力也越大。
不过,冲压喷气发动机不能自行从静止时候启动,因此必须由其他发动机先启动飞行器本身,产生一定初速度后,冲压喷气发动机才能生效。此外,对于低速飞行的飞机而言,显然冲压喷气发动机是没有用武之地的——速度太小,迎面气流不够强,冲压发动机效果也就很一般。
高超音速有多快?
高超音速武器,目前还是个新概念武器,只是在几个国家开始试验。按照美国军方的界定,所谓“高超音速”,是指超过5马赫即5倍音速。音速在大气中为每秒340米,或者每小时1224公里。因此高超音速大约是每秒1700米,每小时6000公里以上。
这个速度相当恐怖。以我国正在退役的三代战斗机歼8为参考,歼8的最大速度是2.2马赫,大约只有高超音速的44%。美国最先进的五代战机F22,其最大速度也不过2.25马赫。而5马赫高速的飞行器,只需要10分钟即可以从北京飞抵上海,从东京到纽约也要不了两个小时,绕地球一圈也只需要8个小时。而这只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入门价”。各国正在研发中的高超音速武器,理论上能达到10马赫、15马赫乃至20马赫的高速。如20马赫的武器,折合每秒6800米,每小时2.4万公里,先进武器中只有洲际导弹能达到这个速度。
目前设想中的高超音速武器,包括高超音速导弹、高超音速飞机、高超音速航天飞机等。
“杀手锏”是啥?
高超音速武器同时具备远程、高速度、高精度、机动灵活的特点。因此对超高音速导弹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是速度快,达到5~10马赫,甚至20马赫。第二是打击距离要远,要求能够“一小时打击全球”,即射程达到2万公里以上。第三则是要求打击的精准性。
这种导弹首先通过火箭助推器发射,使之飞升到几十公里以上的高空。之后,弹头在大气层外惯性飞行,飞行一段距离后再次进入大气层。进入大气层以后,导弹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飞行。
第一种方式是依靠导弹本身具有的高速,靠气动产生的升力,做远距离跳跃,甚至再次跳出大气层。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大气中进行滑翔机动飞行,并利用良好的气动布局,保持高速度。第三是通过加装的冲压喷气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飞行至目标上空30公里左右时,开机对导弹进行末制导,引导导弹直扑目标,完成攻击。
不过,也正因为高超音速武器速度快,在震撼敌人的同时也会迷惑自己。在导弹最后的一程,高速冲刺的导弹如何实现精确制导,也是一个难题。美国近期的超高音速导弹试验,正是因为速度过快,导致失联才失败的。
战略意义何在?
高超音速武器(包括飞机和导弹等)在未来战争中的战略价值,首先在于高速远程打击。能够打击全球范围的高超音速武器,使得无论是幅员辽阔的大国,还是有着天然地理间隔(比如海洋)的国家,均不能再凭借“距离”享受安全感。只要敌对方拥有了高超音速武器,你的每一片国土都可能受到威胁,而且人家只要一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能打过来。
其次,高超音速武器的突防能力也相当强。由于其速度快,给防守方的反应时间有限。从30公里高空冲下来,几秒钟就能到眼前,很多拦截武器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同样具有每秒钟几公里的速度,能够打击上万公里距离,这两点与高超音速武器差不多。但洲际弹道导弹本身的弹道较为固定。在远程警戒雷达和警戒卫星的上下监视下,导弹一旦发射,很快就会被看到,之后洲际导弹大部分飞行时间都是在大气层之外,敌方的弹道拦截导弹也时刻待命。相反,高超音速武器在速度和距离不亚于洲际导弹的同时,其飞行方式更加灵活,甚至能在大气层边缘变向“蛙跳”,这就使得现在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应对,从而大大增强了突破敌方防御、命中目标的能力。
研发案例
HTV-2猎鹰 超音速20倍
HTV-2猎鹰是美军运用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打造的超级战斗机(或者可以叫做导弹),每架造价3.8亿美元。该战机可携带5吨重的物资,用运载火箭发射,然后在大气层外层的亚空间轨道,以20倍音速(约时速2.4万公里)飞行,接近目的地后再减速、滑翔到目标区域,实现精确打击。由于地球周长不过4万公里,该机可以在1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尤其在攻击敏感目标、加固目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能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
不过从2003年开始研发以来,猎鹰的试验并不很顺利。2010年4月首次发射9分钟后失去联系坠海。2011年8月第二次试验发射成功,但在返回地球时失去联系。
X-51“冲浪者” 超音速巡航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远,速度快,但其弹道特征容易被预知。巡航导弹更为机动灵活,但是速度较慢。1998年美国曾用在阿拉伯海上的舰队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攻击1700公里外的位于阿富汗的拉登营地。结果由于战斧巡航导弹时速只有700多公里,等2小时后导弹飞达,拉登早就离开了。
针对战斧的这一问题,美军在巡航导弹上加装冲压喷气发动机,形成了既具有精准定位和自动导航能力,又能以高速飞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X-51“冲浪者”。该款新型导弹可由B-52轰炸机、多功能战斗机和潜艇发射,速度达到10马赫左右,射程高达6000公里。如果1998年用这种导弹来打拉登,那么只需要飞行20分钟就能炸到拉登的营地,拉登一定跑不了。□杨 益
新闻推荐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记者和苗 付一鸣)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