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未来挑战】 罗塞夫新政府最“焦头烂额”:通货膨胀与大型国企腐败

来源:百色早报 2014-11-05 03:25   https://www.yybnet.net/

罗塞夫罗塞夫年轻时被捕的照片。  

在巴西大选第二轮投票中,现总统、劳工党候选人罗塞夫涉险获胜,实现连任。微弱的优势也让执政党感到了危机,承诺在新一届政府中做出变革。

涉险过关 凭借中低收入人群

巴西近年来经济增长缓慢,现政府受到不少诟病,但由于执政党劳工党抓住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最终赢得了大部分选民的支持。

从2003年卢拉政府上任以来,劳工党政府推行积极的民生政策,在减贫方面大下功夫,推出了庞大的“家庭补助金计划”。十余年来,该计划覆盖了巴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罗塞夫上任后延续了卢拉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不断扩大扶贫政策的受益人群范围,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减小,失业率处于历史最低位。

贫富差距的缩小造成了巴西中产阶层壮大,拉动了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至于经济增长缓慢,分析家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并不全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

此外,罗塞夫还将巴西打造成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有分量的国家,强调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和消除贫困,增强了巴西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这也让巴西人产生更大的民族自豪感。

严峻挑战 通货膨胀与国企腐败

罗塞夫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赢得中下层选民支持的同时,也受到一些反对者的批评。反对者认为,罗塞夫政府利用国家财政对贫困人口实行巨额现金补贴,严重削减了国家工商界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更加制约了国家经济发展。此外,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和大型国企的腐败丑闻更是让罗塞夫政府在竞选中有些“焦头烂额”。

在选战的最后关键阶段,罗塞夫不断用人事调整来表明自己改变经济政策的决心。现任财长曼特加已表示,如果罗塞夫连任,他将不再担任新一届政府财长。

同时,如何针对大量新兴中产阶级重塑社会结构,如何让这一群体有长期的经济安全感、权利安全感,缓解当前社会矛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区域影响 总体格局不会有大变

巴西劳工党的获胜再次巩固了拉美左翼阵营,目前拉美的总体格局不会有太大改变,巴西仍然会继续强调拉丁美洲的战略共融。

不过由于经济发展放缓,巴西倡导的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联盟等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弱,在区域的领导地位受到影响。特别是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四国成立的太平洋联盟,对巴西“拉美老大”的地位提出了挑战,甚至有专家认为已经出现了“两个拉美”的格局。要想继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巴西新政府唯有扭转国内经济颓势、在国际上增强影响力、给予区域内国家更多支持。

在当今拉美,消除贫困是各国政府的共识。怎样团结一致,加强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声音,将是今后拉美国家的努力方向。

□综 合

罗塞夫:“巴西的撒切尔夫人”

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当地时间10月26日晚宣布,在巴西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劳工党候选人、现任总统罗塞夫得票率超过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内韦斯,连任巴西总统。她定于2015年1月1日迎来第二个任期,任期4年。

罗塞夫作风强硬,不善言辞,有“巴西的撒切尔夫人”之称。2001年,罗塞夫加入劳工党,后出任卢拉政府能源部长。2005年,罗塞夫升任有“首席部长”之称的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成为卢拉“左膀右臂”。

2010年3月罗塞夫辞去公职,决定参与巴西总统选举,由于她得到卢拉的支持,其民意支持率一直高于其他候选人。2010年10月31日竞选胜出,当选总统,2011年1月1日就职,成为巴西第一位女总统。

【政治仕途】

女游击队员的总统之路

对于巴西人而言,罗塞夫是个传奇。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巴西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罗塞夫投身反独裁地下组织,坐过牢、受过刑。巴西民主政治恢复后,她继续研修经济并步入政坛,从地方走到中央,从幕后走到台前……

2011年1月1日,作为巴西第一位女总统的罗塞夫宣誓就职;2014年10月,罗塞夫又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蝉联总统的女总统。

高中时关心政治 曾加入游击队

1965年,时年18岁的罗塞夫就读于“中央州高中”,这所学校以学生公开反对巴西军政府独裁统治闻名。年少的罗塞夫正是自高中阶段开始了解国家政治。1967年,罗塞夫加入巴西社会党一个分支—— “工人政治”组织。

罗塞夫1967年结识记者加莱诺,次年与其结婚。在丈夫鼓励下,罗塞夫加入地下游击队。身为游击队员的罗塞夫擅长使用武器、运用游击战术等。

迫于政治压力,罗塞夫21岁时不得不放弃在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大学经济学院的课程,与加莱诺一同迁至里约热内卢。在那里,罗塞夫认识了时年31岁的律师阿劳霍,随后与加莱诺离婚,与阿劳霍成婚。

被捕入狱3年 曾遭遇鞭打电击

1970年,罗塞夫被捕,曾遭遇连续22天酷刑,包括鞭打、电击。罗塞夫此后在监狱中度过大约3年时光,1972年底获释。获释后的罗塞夫比入狱前瘦了大约9公斤,并患有甲状腺疾病,回家养病后康复。

罗塞夫获释后才得知,她已遭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大学开除学籍。她此后获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大学录取,1977年毕业,上学期间没有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本科毕业后,她供职于一家与南里奥格兰德州政府有关的机构,这是她获释后第一份有薪工作。

1978年,罗塞夫在州立坎皮纳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政坛崭露头角 担任州能源部长

1985年,罗塞夫与第二任丈夫阿劳霍一道,帮助科利亚尔竞选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长。科利亚尔当选后,任命罗塞夫出任阿雷格里港财政部长,这是她首次供职于政府部门。1990年,科利亚尔当选南里奥格兰德州州长,1993年任命罗塞夫为州能源和通信部长。

深得总统赏识 任“首席部长”

罗塞夫于2001年6月开始参与联邦政府事务,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卢拉举行了一次会议,旨在与有识之士一起探讨如何解决供电危机。

这次会议由核工程师、卢拉团队能源部长热门人选平格里组织,罗塞夫是与会专家之一。罗塞夫的大胆发言以及在这一领域的丰富经验令人印象深刻。

卢拉当选总统后,任命罗塞夫担任国家能源部长。对于这一出人意料的人事任命,卢拉说:“我意识到,与其他人相比,罗塞夫具备一种特殊性格,还具备南里奥格兰德州能源部长的丰富经验。所以我想,我找到了能源部长人选。”

卢拉2005年任命罗塞夫出任有“首席部长”之称的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她自此成为卢拉的“左膀右臂”,也是巴西历史上首名女性“首席部长”。

两次总统竞选 “复赛”获胜

罗塞夫两次竞选总统,都是在第二轮投票中才获胜,而今年更是只以微弱优势获胜。

2010年10月3日,巴西举行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罗塞夫获得46.91%选票,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塞拉。根据巴西宪法规定,双方进入第二轮对决。第二轮投票最终结果,罗塞夫获得56.05%的选票,以压倒性优势击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塞拉,当选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在今年10月5日举行的总统选举首轮投票中,罗塞夫得票率为42.6%,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内韦斯得票率为33.6%。他们作为得票率最高的两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

据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当地时间26日晚公布的对98%选票的统计结果,在巴西大选第二轮投票中,现任总统、劳工党候选人罗塞夫获得51.48%的选票,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蝉联总统的女总统。

此次巴西总统选举两名候选人得票率一直咬得很紧,直到选票接近全部统计完成才宣布结果。巴西媒体称这是1989年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总统选举。

【人物简介】

罗塞夫,巴西政治家、经济学家。1947年12月14日出生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贝洛奥里藏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佩德罗是保加利亚移民,母亲席尔瓦是土生土长的巴西人。

1970年,罗塞夫因参加反独裁地下组织而坐过牢,1972年获释后于南里奥格兰德州继续从政,并协助成立民主劳工党。2000年离开民主劳工党,后加入巴西劳工党;2002年,获前总统卢拉委任成为矿业及能源部部长;2005年擢升为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

2010年3月,罗塞夫辞去公职,参与巴西总统选举,由于她得到卢拉的支持,其民意支持一直高于其他8名候选人。2010年10月31日竞选胜出,当选总统,2011年1月1日罗塞夫正式就任总统。2014年10月,罗塞夫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蝉联总统的女总统。

新闻推荐

鲁朗——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鲁朗之秋鲁朗贡措湖  如果说瑞士风光是一种精...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未来挑战】 罗塞夫新政府最“焦头烂额”:通货膨胀与大型国企腐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