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手记】付出终会有回报
付出终会有回报
杨 峰
最近一段时间,我专门抽出时间对宁县中村镇推进苹果、林木种苗等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结果令我欣喜——由于镇村干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短短两年时间里,让50%的贫困户依靠特色产业摘掉了穷困帽。
5月19日,我来到了曹家村曾经的贫困户曹俊喜的家,和他聊起了依靠林木种苗产业致富的事儿。他笑呵呵地对我说:“感谢镇村干部帮我掌握了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还想办法给我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
曹家村的耕地大都是保墒差的沟畔地,以前种小麦、玉米,产量低,收入上不去。解决贫困问题、改善群众生活成了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几年,镇政府着手寻找产业致富的路子,并以产业带动的方式开展***。比如,2013年初,经村民评议、镇上审核、县里审定,包括曹俊喜在内的一部分家庭被列为贫困户。于是镇村干部按照产业扶贫计划,把林木种苗产业定为曹俊喜家脱贫致富的新产业,协调发放了3万元贷款,并帮助他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政府的支持,曹俊喜种了6亩种苗。后来,合作社还邀请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帮助他家开展技术繁育和标准化经营。今年初,曹俊喜出售了3亩地的林木种苗,收入达6万多元。曹俊喜看到了收益,信心更足了。
5月20日,我又来到秦店村村民宫宝元的苹果园了解情况。他家的果园边上竖着一块“绿色优质苹果生产示范户”的牌子。宫宝元家种植了7亩苹果,因采用了绿色有机果技术,从2013年起,苹果论“个”卖。2014年,净收入14万元。我和他聊起特色产业带动扶贫的事儿,他说:“来果园务工的乡亲都是镇里***锁定的对象,我给务工的乡亲每天能发70元工钱。在近两年,我们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让56户贫困户靠参与务工和种林木苗脱了贫。”
这一路的走访,让我真切感受到,只要为群众发展产业找对了路子,就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挖掘更大的潜力。中村镇地处早胜塬西南区,土层深厚,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是苹果、苗木种植的适生区,所产果品质脆、味甜,还耐贮运。这两年,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苹果和油松、国槐等苗木远销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
付出终会有回报。从群众的实际收益来看,中村镇将苹果产业和苗木种植定位成扶贫产业是对路的。据统计,到目前,全镇种植苹果等经济林果1.55万亩,繁育国槐、垂柳、樱花、白蜡等生态经济林木种苗3.12万亩。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已有1093户村民靠经营经济林果等扶贫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更令我欣慰的是,苹果、林木种苗这两个扶贫产业带动的不仅是种植户,而是整个产业链:施肥、灌水、修剪、除草、打药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很多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有了可观的劳务收入。
我深刻体会到,干部服务群众一定要深入一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真情实感把解决群众困难、改善群众生活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实际行动真扶贫、扶真贫。
(作者系宁县中村镇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关于甘肃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6年1月16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关于甘肃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2016年1月16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