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50 万“清理人”早亡或疾病缠身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6-04-27 15:31   https://www.yybnet.net/

民众举行纪念仪式。

新闻背景/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年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突然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逾8吨强辐射物泄漏。这起核泄漏事故还使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成为迄今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和人民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清除、掩埋了大量污染物,为发生爆炸的4号机组建起了钢筋水泥“石棺”,并将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辟为隔离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续维持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运转,直至2000年12月15日全部关闭。

30年后的今天,在乌克兰,普通人可以“有条件地”出入这片禁区中的一部分区域。除了思念故土而执意返回的老人,近年来,还有一批年轻人不顾政府禁令潜入禁区,他们为的是探险、猎奇。他们通常组成10~15人的队伍,假装成军人,静悄悄避过关卡潜入。有人认为,可以将禁区变成生态旅游区招揽国际游客,为此官方开办了切尔诺贝利禁区“极限旅游”。

26日是切尔诺贝利灾难30周年纪念日。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突然发生爆炸,造成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核灾难。尽管30年过去了,但这场灾难犹如一场难以熄灭的大火,仍带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和反思。

渡尽劫波伤犹在。核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是甲状腺、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病变,其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甲状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与事故前相比,白俄罗斯核污染地区儿童罹患甲状腺癌的病例增加了33倍。

如今,在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核事故受灾国,仍有约500万人生活在核污染区内。监测核辐射水平、清理土壤中的污染物、为受辐射人群提供康复治疗……事故善后工作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代价高昂的战役。白俄罗斯外长马克伊日前在联合国总部出席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纪念摄影展时表示,在消除核污染方面,国际社会的援助还远远不够,尚不清楚需要多少年可以完全清除污染。

惊心

当年的孩子成父母生下45万病孩

根据乌克兰卫生部的统计,有2397863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患病,其中,453391人是儿童。这些儿童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消化道疾病、血液疾病、癌症、先天畸形、基因缺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儿童没有一个出生在核事故发生期间,当时他们的父母都还是孩子。

50万“清理人”20%壮年早逝

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总计派出50万人参与清理核污染的工作,最终制止了灾难的蔓延,他们被称为“清理人”。据统计,其中20%于2005年前在三四十岁的壮年逝世。“清理人”中到底还有多少人活下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但超过90%的“清理人”都有辐射引发的健康问题——甲状腺癌、心脏病、呼吸问题和消化道问题等等。

亲历/事故禁区成极限旅游地走进必须签特别协议

记者通过“旅游公司一日游项目”探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禁区。首先要说明的是,这种“一日游”还不是完全放开的。旅游公司需要拿到政府有关部门的专项资质,每天都需要将游客名单报告给禁区管理当局。

其次,游客必须签订特别协议,主要内容是承诺不从禁区带走任何东西,任何人必须在导游视线范围内,不能擅自离队等。

再次,游客的着装也有要求,需要穿长袖衣服,尤其不能穿凉鞋和赤脚,因为土壤是受污染最严重的。

导游称没有怪兽横行

记者参加的这个团队一共13人,其中有不少媒体记者。记者看到核电站周围有大量的森林,也发现了远处的野马和野鹿。

导游说,这些动物在事故发生前就存在。核事故发生时,遭到大剂量辐射的动物以及人类都会在很短时间内死亡。核事故波及地区确实出现过不少新生儿畸形和动物畸形的情况,但他强调,禁区里并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出现了动物大量繁殖、野兽和怪物横行的情况。

“鬼城”内到处是厚厚尘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有两座主要城市,一座叫普里皮亚季,另一座城市就是切尔诺贝利。当时每座城内都居住了上万职工和家属。

在年轻的导游带领下,记者进入了普里皮亚季城内,这座“能源”城目前已是一座“鬼城”,林荫大道上树木肆意生长,一些死掉的大树横七竖八地倒伏着,杂草四处蔓延。市中心文化公园内的摩天轮仍然挺立着,但已锈迹斑斑。在一所规模不小的中心学校里,到处是厚厚的尘土和破烂的课桌椅,有一间教室的地上满是被遗弃的防毒面具,据说当时救援人员曾把这里当仓库,救援指挥部也设在不远处的另一栋楼里。

导游说,事故发生后的最初10年,在普里皮亚季一直有救援人员驻守,他们负责控制污染扩散和清理污染土壤的危险工作。学校旁边有一个体育馆,据说这些救援者在工作之余曾在这里运动。

老人不顾禁令重返家园

对曾经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来说,切尔诺贝利是“30年如一日”的故乡,是一生中某个阶段的难忘记忆。自2003年少部分人陆续返回切尔诺贝利,他们住在紧邻封锁线的地方,尽可能离“自己的城市”近一点。

虽然切尔诺贝利禁区被严格限制进入,但一些老人怀念故土,在核事故发生不久后陆续偷偷返回家乡。这些“非法居民”的平均年龄达到75岁。管理禁区的机构后来接受了这批老人重返家园的事实,他们定期派医生到访,也会带来食物补给。

据新华社、央视、《北京晚报》等

新闻推荐

这个时代想做诗人,得在诗中修行

□陈卫与大海为邻时的李少君,所写诗中多海景与田园意象,“一条小路通向海边寺庙/一群鸟儿最后皈依于白云深处”(《朝圣》),似写意的禅画,那时人们称他为“自然的诗人”。李少君的诗集《神...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50 万“清理人”早亡或疾病缠身)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