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从乡间传唱,到走向世界 ——西和县活态传承乞巧文化纪实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7-08 07:17   https://www.yybnet.net/

从乡间传唱,到走向世界

——西和县活态传承乞巧文化纪实

来自十里八乡的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举行迎巧仪式。蒲宁

本报记者 周者军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

每年从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到七月初七晚,在西汉上游的西和县、礼县一带,姑娘们身着节日的礼服,聚集在一起,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灵巧。一时间,歌声、舞蹈和鲜花布满山涧、集市和农家小院,参与群众之多、规模之大,超过了任何一个节日。

这就是被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活化石”的西和乞巧女儿节,这样的民间文化传统已传承了2000多年。

为了让这一秦人古老遗风弦歌不辍,西和从2006年开始至今,先后举办了七届乞巧女儿节。同时,通过创新乞巧文化载体、举办乞巧文化论坛、培育乞巧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乞巧文化的内涵,乞巧女儿节由曾经的乡村文化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西和乞巧,保存完整的秦人遗风

乞巧起源于汉代,“乞巧”即向神灵祈求赐予智慧的意思,乞是祈求,巧则是心灵手巧,有巧思妙想,其实质是说有智慧。乞巧在我国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在我国多地都有流传,但因年代久远保存得多不完整。乞巧民俗在西和及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人数之众多在全国绝无仅有,是中华七夕文化的动态传承。

“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最后一个晚上开始,到七月初七晚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是一种集信仰崇拜、生活期盼、民间传说、诗歌谣赋、音乐舞蹈、才艺展示和民间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乞巧节是女子娱神自娱、学习交流的盛大节日,积淀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审美心理和传统美德,由于参加乞巧活动的多为适龄未嫁的女子,所以当地俗称“女儿节”。

西和乞巧女儿节独具魅力、生生不息,它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女儿梦想,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女儿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以“巧”实现自我价值、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生追求。

西和县长道镇西团村妇女李瑞莲,每年都和两个女儿一起参加乞巧活动,而两个女儿的歌舞都是由她们的奶奶所教。像李瑞莲这样的“乞巧之家”,在西和还有很多。正是一代代女儿们的口口相传、代代相承,才使乞巧这一中华民族唯一的专属于女性的节日民俗在陇南这块多情的土地上完整地保存下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是一首古人描写乞巧的诗。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很多民俗习惯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陇南乞巧仍然光彩照人、活力迸发,吸引许多民俗专家学者实地研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莫谓诗亡无正声,秦风余响正回萦。千年乞巧千年唱,一样求生一样鸣。水旱兵荒多苦难,节候耕播富风情。真诗自古随风没,悠远江河此一罂。”这是20世纪30年代西和当地学者赵子贤先生所作的关于乞巧的一首诗,形象地反映了乞巧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说:“西和乞巧文化和南方的完全不同,它原汁原味地呈现出了乞巧民俗的整个过程,并融入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活动。”

“乞巧文化敬畏自然、尊重劳动、展示慧巧、感恩拥有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乞巧女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学态度。乞巧文化争取平等、自立自强、追求理想、奉献社会的生活理念,与世界妇女组织提倡的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十分吻合。”西和县委书记曹勇的一席话,道出了乞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古老民俗,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西和乞巧风俗根植于人文始祖伏羲出生地,历经千年久盛不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可以说这是文化传承上的一个奇迹。在奇迹的背后,除了乞巧文化自身的魅力外,西和对文化保护所作出的努力也功不可没。

近年来,西和县抢抓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和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尤其把乞巧文化品牌打造作为推进特色文化大县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扩大对外吸引力和知名度、增强软实力和正能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平台来定位、谋划、部署和落实。

西和县编制了《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和乞巧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带工作方案》和《中共西和县委、西和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方案》,依托乡镇文化站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村级文化活动室,创建乞巧文化研究会和乞巧民俗文化传习所,培养乞巧民俗文化传承人,修建乞巧文化苑、乞巧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乞巧民俗文化生态保护村,修建乞巧民俗文化博物馆,全方位打造乞巧文化。

2006年5月,西和乞巧节被列入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7月,西和县举办了以乞巧为主题的首届文化艺术节。同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西和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2010年西和先后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

2012年,西和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乞巧文化旅游节会,并且这次节会升级为省级节会。

2013年8月,以在北京举办乞巧文化高峰论坛为重点,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区首席代表汤竹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孟宁等出席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并对西和乞巧文化给予高度评价,全国著名民俗学者云集京城,就乞巧女儿节的保护、传承、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进一步推进了乞巧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2014年8月,以“女儿梦·中国梦”为主题,举办了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巴基斯坦国家妇女地位委员会特别代表乌兹玛·努拉尼,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妇女大会主席阿科巴格舍娃,白俄罗斯国家妇女发展联盟秘书长拉斯特·拉洛维奇,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罗卡曼等国际妇女组织及代表民俗专家与会做了主旨演讲和学术研讨,并与会为驻华大使、国家妇女组织代表颁发了“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全球宣传大使”荣誉证杯和“中国(陇南)乞巧文化全球宣传代言人”荣誉证杯。

去年,同样是8月,以“中国乞巧·对话世界”主题,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在北京举行,达成《驻华使节眼中的中国乞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使宣言》《中国乞巧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宣言》和《中国乞巧文化与妇女发展·北京宣言》。

特别是在北京举行的3次以乞巧女儿节为主题的高端国际论坛,就乞巧民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现实意义、保护发展与妇女事业发展、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联合国官员以及全球女性驻华大使在内的全球五大洲不同国家的30多位国外嘉宾出席了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乞巧女儿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乞巧文化真正走出了陇南,走进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同时,西和县运用电视、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乞巧文化的内涵、价值及传承保护。《寻找失落的女儿节》《乞巧·西和女儿梦》《美丽乡村·乞巧西和》《西和乞巧专题片》《传承古老民俗·再现乞巧女儿节》等节目先后在央视科教、农村、旅游、新闻等频道播出。

活态传承,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和人参与到乞巧文化活动当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为乞巧文化的挖掘保护献策出力。乞巧习俗也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西汉水畔的人们,一年一度的乞巧活动已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会和各界群众的精神食粮。

随着西和乞巧节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名片越来越响亮,为了进一步挖掘乞巧文化,推进乞巧文化活态化传承,西和县积极开展乞巧文化遗产普查,组成乞巧文化田野考察组,运用现代技术,对乞巧文化相关文物资料、礼仪程式、传统唱词、服装道具、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表演技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搜集、梳理、归类、编目和建档,建成了乞巧文化民俗展览馆和乞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着力加强乞巧文化理论研究,整理出版了《西和乞巧风俗志》《仇池乞巧民俗录》和《西和乞巧歌》《西和乞巧节》《中国(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学术论文集》等学术专著30余部、学术论文100余篇。创办了《中国乞巧》杂志,为把乞巧女儿节申报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西和注重“原汁原味”,不断强化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定出台了《西和县乞巧文化传承人认定及保护办法》,申报命名省级传承人6名、市级传承人58名、县级乞巧传承人138名、“乞巧世家”5户、“乞巧之家”10户。通过师徒传承、团体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传承群体,确保乞巧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同时,西和县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乞巧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活力。加强对乞巧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组建成立了西和县乞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刺绣女红为主,剪纸、书画为辅,策划研发了“乞巧坊”十大系列200多个产品;在全县100多个村成立了“乞巧坊”刺绣协会。建成了“乞巧坊”文化旅游产品电商旗舰店,全县建成100多家乞巧文化产品网店,乞巧文化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初步成型。

加强对乞巧歌舞的生产性保护,成立了西和县乞巧文化演艺中心,创作编排了大型秦剧《七月七》、大型情景舞剧《乞巧情韵》、歌舞剧《乞巧情》、微电影《乞巧缘》、电视纪录片《寻找失落的女儿节》、动漫《西和乞巧》、连环画《画说乞巧》等,创作了《女儿巧》《爱在七月七》等乞巧主题歌曲,通过创作形式多样的乞巧文化创意产品,丰富和延伸乞巧文化的传承保护载体,并大大提升了乞巧民俗活动的观赏性、艺术性。西和还开通了中国乞巧女儿节网站,注册与乞巧文化相关的网络域名15个,乞巧文化演艺产业初具雏形。

加强对乞巧品牌的生产性保护,以乞巧文化为依托,引进现代理念,对“巧果”、锅盔、烧饼、杠子面、甜醅、醪糟等西和传统美食进行改良设计和策划包装,让其进入全国市场,成为极具特色的乞巧美食。同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妇女刺绣培训。着力打造“巧嫂”“巧妹”“巧汉子”劳务品牌,数万乞巧女儿走出大山,活跃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劳务市场,带动了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

为了使深厚的乞巧文化内涵带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西和县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绿色生态三大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以原生态民俗风情为特色、古文化为底蕴、生态旅游为补充的大旅游产业,并通过编故事、立牌子、题诗词、刻字画、建雕像等多种方式,把乞巧文化元素规划编制到旅游景区打造的各个环节。

按照“伏羲生处,仇池古国”的品牌形象定位,积极推进文化、生态、旅游相互融合,文化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境内人文自然资源进行深度整合,逐步形成了以“乞巧文化、仇池文化、三国文化”等有机结合的仇池山、八峰崖、云华山、晚霞湖、隍城森林公园、凤凰山、法镜寺等旅游景点。并围绕推介乞巧文化、仇池文化、伏羲文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打造以隍城森林公园、晚霞湖、岷郡山、白雀寺及薤韭山、箭杆山、西沟等自然生态资源为核心的乞巧文化旅游圈,以仇池山、八峰崖等自然资源为核心的伏羲、仇池文化旅游圈和以凤凰山、云华山、法镜寺、宁家庄古堡、长道镇西县遗址等自然资源为核心的先秦文化旅游圈三大文化旅游景圈。

为提升各景区的影响力,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晚霞湖,聘请兰州“黄河母亲”雕塑作者何鄂创作了大型织女雕像,建成了乞巧民俗农家乐20多家,并将西和融入陕甘川大旅游圈,着力打造“陇上七夕湖、中国女儿节”的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民俗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的路子。

一年又一年,开始意味着结束,而结束又昭示着来年的开始,如同乞巧活动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到七月初七晚上结束,乞巧女儿节由曾经的乡村文化、民间风俗,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不断注入全球女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元素,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

连续三年在北京举办以乞巧女儿节为主题的高端国际论坛,让全世界更多关注女性、关爱女性、关心女性发展的组织、团体和有志之士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了西和乞巧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西和乞巧从最初的祈求做好茶饭、针线,到让乞巧文化成为传承中国女性智慧、技艺、美德的大载体,成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大课堂,成为实现女性全面发展的大平台。”西和县县长郝爱龙告诉记者。

在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上,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家妇女地位委员会主席卡瓦尔·蒙塔兹在致辞时说,作为女性节日,乞巧表达了中国传统女性对理想的追求,对价值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让乞巧的文化成为女性涵养心灵、启迪智慧、规划未来的一种象征,成为女性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途径。

正是基于此,西和将发展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积极地实施妇女发展项目带动工程,不仅为广大女性提供了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平台,而且有效维护了农村广大妇女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女书法家、女艺人、女电商、女个体户等一大批女性实干家撑起了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西和乞巧文化,应该是属于人类共同的文化遗存和精神财富。承载着西和千年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引领着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培育养成,编织着广大女性自觉奋争的多彩画卷,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担当,乞巧女儿梦,不仅仅是只属于西和女儿的梦,理应成为全世界女儿共同的梦。

目前,西和乞巧已经踏上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程,乞巧文化这朵奇葩正在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新闻推荐

瑞士枪击案3死2伤

据新华社消息一名男子3日晚在瑞士一座村庄开枪,当场打死3人,打伤2人,最终被警方击毙。警方当地时间大约21时接到报案,一名男子在瑞士邻近法国的莱瓦州达永村开枪。警察赶到现场,与枪手对峙,最...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乡间传唱,到走向世界 ——西和县活态传承乞巧文化纪实)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