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手机微信“清人”清出了什么?

来源:定西日报 2016-08-14 00:04   https://www.yybnet.net/

很多人试图凭借虚拟社交的无限连接可能,去追逐和维持无比庞大的“好友圈”。如此一来,背上沉重的“友谊负担”、焦虑于“社交泡沫”的破裂,也就在所难免。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当看到微信上那些“清人”的信息,笔者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快清清你的朋友圈吧,看谁又拉黑你了,我已经删了12个人,节约了94M的空间,不用回复”“你也清清吧,不用回,不要让拉黑你的人占用你的空间”……时不时就蹦跶出来的这类消息,让人烦不胜烦。

其实早就有人验证过,删除几个“潜水”的好友节省不了多少手机内存,通过查看某项设置的字体颜色变化也验证不了自己有没有被拉黑。类似的信息,纯粹就是一个病毒式传播的无聊游戏,但大家依然乐此不疲,恰如心理专家分析的那样,折射出了一些现代人在面临虚拟社交时存在焦虑感、不安全感,这是“泛情感危机”的一种表现。

想验证一下是哪位好友“拉黑”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自己斤斤计较的敏感,无非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对待自己,需要那种“你删我好友我也得删你好友”的平衡感。

大家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人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被在乎、被需要,都不希望自己被遗忘、被忽略、被轻视,所以大家拼命地通过发朋友圈的晒照、晒行踪等各种“晒”来刷存在感。当人们沉湎于点赞、回复的时候,一旦得不到回应,便会产生怀疑和焦虑,急于去排查是不是被好友“拉黑”、删除,是不是被“抛弃”。

“清人”信息只是这种焦虑的其中一个出口。有人曾经列数微信上“最让人讨厌的十种行为”,除了“清人”信息外,还有无限拉票、微商刷屏、疯狂自拍、过度修图等行为,当然了,还有那种“智商欠费”“常识死机”的“不转不是中国人”或“不转死全家”之类的诅咒信息,几乎无一例外地展示了一种“社交瘾”“互动瘾”,把微信朋友圈活活变成了一个“集体受虐”的场域。

虚拟社交的确释放了人际交流的无垠空间,相比于在现实中与人面对面交流,很多人更愿意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上重塑自我认同的空间,寻找心灵的慰藉。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提出了著名的“邓巴数字”,即“150定律”: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只能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即便人们可能拥有更多的微信“好友”,但现实生活中的“内部圈子”,仍然只是150人左右。

换句话说,150人之外的,很可能都是“虚假繁荣”,是“社交泡沫”,是过客和浮云,本就无法强求。而现实的悲哀性就在于,很多人试图凭借虚拟社交的无限连接可能,去追逐和维持两倍于150人乃至十倍于150人的“好友圈”。如此一来,背上沉重的“友谊负担”、焦虑于“社交泡沫”的破裂,也就在所难免。

新闻推荐

北爱尔兰沼泽挖出2000年前奶油专家称还能吃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手机微信“清人”清出了什么?)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