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
我国银饰银器使用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根据相关考古发掘资料,在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了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出土了猿型银饰;内蒙古格尔旗西沟畔匈奴墓,出土了9件战国时代赵国的银。
在我国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墓,出土了100多件银器,其中秦始皇三十三年制造的鎏金刻花银盘以及带有鎏金纹饰的小银盘,表明了我国银器制作的高水平。
巅峰之唐
唐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还是我国银器制作的繁荣期。考古实物表明,唐代银器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做工上,都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品类多,各种纹饰图案都非常的精细。
由于大唐经济昌盛,地域辽阔,银器的分布也很广泛,各种银器皿、银饰品,包括镶宝玉、玛瑙镶翠玉等不同工艺,充分反映了唐代银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和成就,成为中国银文化史的代表。
商品宋元到了宋元时期,银器的制作逐步商品化,从前只有皇室贵族才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开始流传佩戴,与前代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是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宗教人物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接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明清满天下
明代工艺在传统技术上得到了大力提高,由于金银器在当时比较时尚,明朝宣德年间,设置了很多铸造局,制作了大量的金属器物。同时,规定了工匠制度,要求各地金银匠轮流到京城服役,为时六个月。在明代,除了铸造局,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制作了很多金银器,其中以银器为最多。
到了清代,各种工艺都以华丽为尚,各种手工艺的水平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金属的雕刻、镂空、花丝、珐琅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康熙、乾隆年间,银器、银饰品步入了每个家庭,女人头戴银头饰、男人腰佩银挂件已成为一种时尚。银楼、银作坊、银店分布全国各地,做工也越来越多讲究,扭、锤、穿、拉、嵌、镀、包银都得到了发挥。
新闻推荐
地摊上几十元的蜜蜡多为塑料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