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去年9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其间,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但是,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全国超过个省份的景区今年以来启动门票调价程序或已提出调价意向,“禁涨期”沦为多地景区的“备涨期”。一些景区听证会还存在新设“园中园”变相涨价、公示期“缩水”等涉嫌违规行为。
门票“一年不涨”禁令到期多地景区提前“备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去年下发 《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提出,自年9月至年8月,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期间,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吉林、广东、福建、云南等至少个省份的景区,自今年以来开启门票调价程序或已提出调价意向。记者注意到,一些景区今年上半年已走过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公告、召开听证会、形成新价格方案等流程,抢占“备涨”先机。
个别景区不仅走过了上述流程,还“光速”完成公示并执行上调后的票价。广东5A级大角湾景区今年5月日发布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公告,6月中旬开听证会,7月日已正式上调票价。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些景区则将听证会时间确定在8月下旬至9月 “集中冲刺”,有的就定在“禁涨令”结束后的第二天。记者在福建武夷山市政府网站看到,武夷山市物价局9月1日召开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拟将大安源景区泰平洋水上广场门票价格由原来的元/人次调整为元/人次。
还有多地景区此前发布听证会预告,事实上已进入价格调整程序。比如,内蒙古满洲里将在月中旬召开呼伦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山东省烟台市将在月召开东炮台海滨旅游风景区和毓璜顶公园古建筑群的门票价格听证会。
“园中园”、公示“缩水”部分拟调涨景区涉嫌违规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景区听证会存在新设“园中园”变相涨价、公示时间不足等行为。
——景区内“大门票”套“小门票”,新设“园中园”有变相涨价之嫌。吉林省物价局7月日召开东北虎园熊猫馆门票价格听证会,拟将东北虎园内的熊猫馆门票定价为元/人次。熊猫馆有关负责人称,熊猫是从别处租借三年,只是临时行为,所以申请制定独立门票。物价局评估每人次成本核算为.元。而记者了解到,熊猫馆去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收费一年多。东北虎园位于5A级景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熊猫馆位于东北虎园内,要看熊猫至少要买两道门票。多位旅游业内专家认为,熊猫馆可单设别处,东北虎园内再建熊猫馆收门票,无论是否是临时项目,都属新设“园中园”,有变相涨价之嫌。
——公示期大幅“缩水”。根据旅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公布。 ”然而,记者在广东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官网看到,《大角湾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公告》的公示有效期仅7天。大角湾景区从6月中旬开听证会到7月日上调票价,公示期远未达到六个月,涉嫌违规。
各地对中央文件执行不一谨防“擦边球”式调价
“禁涨令”期间究竟是否可以启动调价程序?业内专家认为,对于通知中“原则上”的理解,各地出现了差异。多地景区虽没正式上调价格,但在此期间启动门票调价程序并制定门票价格方案。对于这种打“擦边球”式涨价的行为,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和规范。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省区市在控制景区门票涨价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有的地区要求辖内景区一定年限内不能涨价,还有的知名景区门票价格不涨反降。
记者从江西省旅发委了解到,江西省年月承诺全省景区、景点5年内不涨价,至今3年来全省无一景区涨价。据江苏省物价局服务价格处调研员赵楠介绍,去年9月以来,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8家景区实施免费开放,约谈4家景区并要求降价。 “按年度测算,以上景区降价总额约为万元。 ”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有关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景区,应严格执行价格政策,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门票价格。
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依法查处了8起景区门票违规收费案件,这些景区因存在不执行政府定价、捆绑销售、自立收费项目或不执行门票优惠政策等原因受到查处,其中秦皇岛老龙头、湖南天门山等著名景点包含在内。
楼嘉军说,对通过违规设置、强制销售“园中园”门票、临时门票、不同景区联票等形式变相提高门票价格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应立即纠正,并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月3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言梅)近日,在第届孟买国际电影节上,由国内著名形象片导演田文及团队承制的蚌埠城市宣传片《印象蚌埠》荣获“最佳摄影大奖”。该片由蚌埠市委宣传部组织,历时半年拍摄而成,并于去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