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年两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5倍、增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扩大2.3倍、升至全国第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成为发展主引擎……记者在安徽调研了解到,该省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引领全面创新,一改传统农业和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实现从“农业大省”到“科技大省”的角色转变,经济形势稳中向好,闯出了一条中西部“科技创新促崛起”新路。
塑造“新安徽”核心竞争力
今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在我国发射升空,这项国际量子科研的重大突破,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他们也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攻关全国首条8.5代、全球首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安徽跃居全国最大新型显示材料基地。年产工业机器人2200多台,居全国前列。笔记本电脑年产量近1400万台,全球每10台中就有1台是“安徽造”。
2015年,安徽出产电冰箱、洗衣机、空调7789万台,占全国约四分之一。产销汽车126万辆,增长3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7倍居全国前列。近3年,安徽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4%、9.9%。
产学研催生“创新黑马”
为激活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安徽陆续出台了“1+6+2”配套政策。如,多种形式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推出“政府投资入股、上市后股份奖励”等新型扶持方式。资金引导企业建实验室、购买研发设备,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全省已激励2259名科研人员1.35亿股。
为打破“科研、生产两张皮”,安徽“柔性制度”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经费支持双方协同创新。全省80%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
为发挥市场作用,以政府有限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安徽在研发、转化等环节形成“创新后补助”推进机制。去年全省近千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获得政府补助15亿多元,带动研发投入60多亿元。
今年上半年,安徽获授国家发明专利9363件,增长106%,成为增速全国第一的“创新黑马”。
资源集聚迈向科技强省
今年7月,哈工大机器人中央研究院、北航创新研究院落户安徽。此前不久,清华、北大、中国农科院等已在安徽布局研究院,全省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161个。
近两年,安徽面向全球引进了160个高层次科技团队,并支持企业境外投资。马钢收购了世界一流高铁轮轴厂商法国瓦顿公司;合肥产投集团3亿美元参与并购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的射频业务,在合肥设立研发中心。新使命吹响了安徽从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的号角。安徽将聚焦“两大中心、三大任务”实施“八大机制”,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2030年建成科技强省,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本周日,中超将迎来收官战,已经降级的石家庄永昌将在主场迎战广州富力。赛前发布会上,永昌代理主教练李金羽表示要为球迷战斗到底。谈及比赛,李金羽表示:“球队在上轮不幸降级,这几天大家心情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