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鲁迅与《越缦堂日记》

来源:安徽商报 2016-10-0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羊咬鱼·

十余年前,赴京寻访安徽会馆。安徽会馆由李鸿章兄弟于同治七年(1868)带头捐资修建。晚清名士李慈铭曾与同好聚吟于安徽会馆中,并在馆中宴请过朝鲜使臣。《清史稿》评李慈铭:“性狷介,又口多雌黄。服其学者好之,憎其口者恶之。”李慈铭喜臧否前人同流,对李贽、唐寅、祝允明、袁枚、赵翼等评价不高。他得李鸿章助力,未曾恶语李合肥一句。二李交往,为时人亦为后人所议论。2016年初,与友人各购一套三本《越缦堂诗文集》,时有翻阅。转眼间深秋,读几本写鲁迅先生的书,如此度过长假。

1924年6月11日下午,天气有些热了。在与周作人失和近一年后,鲁迅独自回八道湾十一号取书籍、什器,未料与周作人夫妇再生不快。次日,鲁迅告知好友许寿裳当日情形,许寿裳问他,《越缦堂日记》拿出来了吗?鲁迅答:“不,被没收了。”

留在八道湾的书,鲁迅未能全部取出。《越缦堂日记》原是许寿裳所赠。许氏问此书下落,可见挂怀。

1920年,商务印书馆以《越缦堂日记》为名,影印出版了晚清名士李慈铭1863~1889年间日记稿。这年3月6日,许寿裳购得《越缦堂日记》二十部。按鲁迅《马上日记》记载,《越缦堂日记》一部费资银元五十,二十部需百元,许寿裳花费不菲。

李慈铭与鲁迅同乡,比鲁迅早半个多世纪出生,喜文弄墨,有藏书室为“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越,指浙江省或该省东部地区,也指绍兴一带;缦,既指无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也有宽缓、不经心等义。按字面意思,越缦或可解释为“绍兴的无花纹的丝织品”,但具体实指又不恰切。李慈铭藏书室有多个名字,以“越缦堂”名头最响。李慈铭在世时,其日记即被人们传抄、争睹,文人圈流传“生不愿做执金吾,惟愿尽读李公书”一说。以今天流行语而言,李慈铭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红”。

鲁迅对李慈铭日记也留意。 1912年12月28日,鲁迅“赴留黎厂(琉璃厂)购《中国学报》第二期一册,四角。报中殊无善文,但以其有《越缦日记》,故买存之。”当时,《中国学报》等多家报刊节选刊登李慈铭日记,颇为时人关注。

1926年6月25日,在《马上日记·豫序》中,鲁迅写道:“吾乡的李慈铭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在这篇“日记体”文章里,鲁迅还提及:“当他每装成一函的时候,早就有人借来借去的传钞了,正不必老远的等待‘身后\’。这虽然不像日记的正派,但若有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又畏人知的,却不妨模仿着试试。”由此可知,鲁迅是深读《越缦堂日记》的。

一年后,在《怎么写——夜记之一》中,鲁迅则写道:“《越缦堂日记》近来已极风行了。我看了却总觉得他每次要留给我一些很不舒服的东西……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鲁迅这篇文章是有所指的。郁达夫在1927年发表的《日记文学》中写道:“……日记文学,是文学里的一个核心,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至于考据学者、文化史学者、传记作者的对于日记的应该尊重爱惜,更是当然的事情。”他认为,“日记体”是散文中“最便当的一种体裁”,最真实、最具有自叙传性质,其次是书简体。鲁迅读后提出异议,并在《怎么写——夜记之一》一文中,以《板桥家书》、《越缦堂日记》及胡适日记为例,说明日记体、书信体的文字一旦做作,或做假,则更容易令读者产生幻灭感。郁达夫对此予以接受,并在1935年出版的《郁达夫日记集》代序中做了明确回应:“……即在读日记时,若记载虚伪,读者也同样可以感到幻灭,此论极是。”

清末民初兴起日记风。李慈铭写日记,翁同龢写日记,鲁迅写日记,胡适写日记,郁达夫写日记,郑孝胥写日记。文人写日记,成了文化风尚。《越缦堂日记》与《翁同龢日记》《湘绮楼日记》《缘督庐日记》并称“晚清四大日记”,且被誉为“晚清四大日记”之首。

胡适在其日记中记述:民国十年(1921)四月二十七日,“看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第三册。这部书也是使我重提起做日记的重要原因。”五月四日,“下午,专补作日记。日记实在费时不少。古往今来日记如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更觉得此书价值之高。他的读书札记大部分是好的。他记时事也有许多地方可补历史。”

《越缦堂日记》激起了胡适重做日记的兴趣。这部日记对于鲁迅的影响,恐怕更多的是如何规避“做作”。鲁迅自言:“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样日记的人们很不少。假使写的人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会印出;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味,因为他写的时候不像做《内感篇》《外冒篇》似的须摆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的面目来。我想,这是日记的正宗嫡派。”写给自己看,不预备发表,这是鲁迅希冀践行的,但他生前所记下的日记后来不仅出版,连其个人生活都被翻个底朝天,几无隐私可言。鲁迅与许广平的135封通信,是在鲁迅生前经其手增删而编辑成《两地书》,这倒是没有准备发表而做了发表。

名人书信、日记,若以原汁原味发表,自然可供探秘窥私。鲁迅嗜书如命,日记中记了许多买书事,包括购书花销。据《鲁迅日记》可知,鲁迅1912年至1936年购有14000多册图书,但日记中鲜有看书心得。李慈铭则在日记中,记下大量购书事迹以及诸多读书札记、评论、考释,并录有其本人诗词、骈文作品等。

周作人也做日记,喜欢的也是写得自然而真实的日记,他说:“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更鲜明的表现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炼,也就多有一点做作的痕迹。信札只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写了日记预备将来石印出书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

鲁迅写了20多年的日记,简而又简,如流水账,看起来或许枯燥。他说自己日记:“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无所谓面目,更无所谓真假。例如:二月二日晴,得A信;B来。”李慈铭从17岁开始记日记,直到逝世前十天,历时40年记下数百万言。但他在世时常“反刍”,检点旧日记,并有涂改。这也为人所诟病。在日记里,鲁迅未写过游记内容,李慈铭不仅写山川游历、赏花弄草,还记述清咸丰至光绪近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人物评述、名物考据、书画鉴赏等。李慈铭时常嗟贫,却乐于宴饮、冶游,沉迷声色,讲甘美享用。

同为浙江人的郁达夫不无名士范,日记里写游山玩水、纵情诗酒,甚至自爆个人陋习污行,在世时即将日记拿出来发表、出版,引发“围观”。说到底,李慈铭、郁达夫写日记预备刊行,鲁迅记日记权当备忘。

李慈铭病逝后,《越缦堂日记》前后两次影印出版,首功应记在鲁迅同乡蔡元培身上。

蔡元培早年读过李慈铭诗文与尺牍,心生崇敬,并在光绪十六年(1890)首次去京师参加会试时拜访了李慈铭。此后,俩人往来密切。1894年6月,刚补授为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为李慈铭从其三弟过继来的嗣子李承侯讲课,并代李慈铭阅处天津问津书院课卷。因李鸿章荐举,李慈铭当时兼任天津问津书院北海学堂山长。蔡元培还得李慈铭授权,多次翻阅其亲笔记下的日记。

蔡元培热心张罗,使得越缦老人的9000余卷藏书以及《越缦堂日记》幸免于难。据藏书家韦力记述,《越缦堂日记》原稿现分藏于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

鲁迅逝世已80周年。当年,他未能从八道湾取出《越缦堂日记》等书,不知周作人会否保存。知堂老人大部分藏书,约2万册,于1950年被充公;文革中,又遭抄家,所藏信札、手稿等被抄走许多。至于许寿裳当年赠与鲁迅的《越缦堂日记》,存世与否尚是疑问。

新闻推荐

疯狂货车冲入柏林圣诞集市造成至少12人死亡48人受伤警方抓错人凶手仍在逃

造成至少12人死亡48人受伤警方抓错人凶手仍在逃

相关新闻:
这一场必须拿下2016-10-18 00:00
猜你喜欢:
越是困难越该团结2016-10-10 00:00
评论:(鲁迅与《越缦堂日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