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金秋十月,本应是蓝天白云的季节,而京津冀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的污染过程。是什么导致了10月份的雾霾?雾霾污染有何特点?与前几年有何不同?眼前白茫茫一片,就一定是雾霾污染吗?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等专家。
逆温“锅盖”诱因不容轻视
在北京西郊海拔500多米处的香山上,不少游客清楚地看到“上层空气清新、下层浑浊”。
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大气层区域,叫“边界层”。秋季冷空气偏弱,“边界层”高度降低,地面温度较冷、上层温度较暖,形成“下冷上暖”。这种逆温,成为重污染发生的气象诱因。
逆温像个盖子把下层冷空气压住,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导致污染物不断在地表附近积聚。所以站在山上可以感受到“上层空气清新、下层浑浊”。
雾霾污染前,大气中可容纳污染物的“混合层”高度是几公里,雾霾来时“混合层”高度有可能急剧“压缩”为不足1公里。污染物被压缩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中,逆温的诱因不容轻视。
秋天的南风是雾霾污染“助推器”
秋天的南风会对华北雾霾污染起到助推作用。华北平原三面环山,燕山脚下的北京如同是一个南面敞口的“簸箕”。只要一刮南风,南部区域的污染物会在风力作用下,向北输送,堆积在山脚下。同时空气静稳3天左右时间,本地的污染物就会聚集。强烈的北风来了,才能把污染物吹散。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它可以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系统和东亚季风强度等对大气环流系统产生影响,使冷空气活动减少、强度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随之增多。
王自发研究员通过预测模型分析,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会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等特点,很容易造成污染积聚。
在高气压条件下,近地面的低层大气被“压制”在华北平原,污染物积聚且很难消散,秋天的南风等天气因素也会成为雾霾污染的“助推器”。
雾霾污染爆发的强度、次数、最大峰值都在下降
今年10月份,北京灰蒙蒙、白茫茫的天比较多,好像和前几年没啥变化——这是人们对近期雾霾的一个直观感受。
柴发合介绍,2013年“大气十条”发布,国家和地方都制订了实施方案,京津冀地区出台实施细则。在调整产业结构、机动车尾气控制、禁止秸秆焚烧、电厂脱硫脱硝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进展也很大。
“对比过去3年的空气质量,能够说明我们的治理是有效的。从今年10月份与前3年同期对比来看,雾霾污染爆发的强度、次数、最大峰值都在下降。”柴发合和贺克斌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并以图表数据说明。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3%,高于8.5%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下降8.5%,天津下降7.8%,河北下降15.7%,山东下降8.7%,山西下降2.0%,内蒙古下降13.5%,河南下降13.3%。北京市通州、大兴、房山、丰台四区PM2.5分别下降19.5%、11.3%、17.5%、12.2%,保定、廊坊分别下降19.4%、24.7%。
制造雾霾“原料”减少,但“库存”还充足
“现在大力减排,制造雾霾的‘原料\’减少了,但是排放量比较大,‘库存\’还比较充足,所以雾霾还会发生。”贺克斌说。
制造雾霾污染的“原料”就是污染源,包括扬尘、重型柴油车冒出的“黑烟”,这些属于一次颗粒物,还有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挥发物等化合物,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也能形成二次颗粒物使大气混浊。
贺克斌说,PM2.5的成因非常复杂,比如电厂脱硫、脱硝就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10多年,国家对硫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控制,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就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否则雾霾来的可能还会更猛。现在我们逐渐发现挥发性有机物(VOC)对于雾霾污染有比较强的形成推动作用,所以要继续加以严格控制。
而且重型柴油车在夜间运输货物,冒着“黑烟”跑在路上,比汽油车的排放要厉害得多。据了解,国家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严格控制重型柴油车的排放,给“擎天柱”带上“口罩”。
你眼见的“白茫茫”不一定就是污染
雾霾其实是一种自然界的现象,一直都存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利用的就是“大雾”这种自然现象。但现在我们常说的雾霾是一种污染。
专家表示,早晨起来一看窗外白茫茫的,能见度低,这只是人们视觉上的观感。可能是污染造成的,也可能是空气湿度大形成的雾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还是要依据科学数据来判断。由于污染造成的才叫“重污染天气”。
新闻推荐
新华社10月25日电印度航空公司从印度新德里跨太平洋飞往美国旧金山的航班成为世界上直飞距离最长的航班,达到1.53万公里。这架波音777执飞的航班原本跨大西洋飞行,距离比现在短1400公里,本月初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