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国足出现的地方,总少不了各种段子——比如:中国足球队,专业输球30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再比如,国足甫一进入12强赛,就有了赛事“预测”:第一场虽败犹荣,第二场主场惜平,第三场功亏一篑,第四场生死大战,第五场理论出线,第六场遗憾出局,第七场荣誉大战,第八场左右大局,第九场下届练兵,第十场看到希望。
这当然是对国足的揶揄,也肯定有拳拳期盼。我们当然不希望上述“预测”一语成谶,但是,从国足12强赛目前的走势来看,“预测”的内容却一再得到印证——第一场虽败韩国犹荣,第二场的确惜平伊朗,第三场一球落后叙利亚国足再难组织成像样的进攻……
国足的高关注度注定令其成为球迷的话题甚至是社会的话题,这就决定了国足或时刻与批评相伴。
其实想想看,在国足还在40强赛挣扎的时候,你真的对国足晋级12强赛有很强的信心吗?我相信90%的球迷会持否定答案。事实也证明,国足是在最后一轮战胜了卡塔尔、且满足了若干“条件”之后才“挤”进12强赛的,而且忝列12强末座,这才是国足真正的实力。
但是,随着15年后终于再次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随着12强赛战火燃起,不少人包括业界人士对国足12强赛小组出线的信心莫名地变得很足,这种盲目的乐观情绪不断蔓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球队。就在中叙之战前,针对本场以及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比赛制订了取4分的目标,这显然过于乐观。制订这样的目标显然是基于叙利亚是一支弱队的判断,如果仅仅看交手成绩和世界排名,我们的确占据优势,但是从叙利亚逼平韩国、中叙之战表现出的极其扎实的防守、犀利的进攻上不难看出,这支球队的实力并不弱。其实这一点国足主教练高洪波在赛前发布会上也提到了:或许叙利亚还认为我们是一支弱队。同时,“中亚狼”乌兹别克斯坦前两轮两战全胜,国足与其历史对战成绩不占优势,马上面临的比赛又是客场,谁说国足一定能从乌兹别克斯坦身上取分?但是取4分的目标又是怎么制订出来的呢?
三轮过后,国足仅积1分,与三战皆墨的卡塔尔成了难兄难弟,而伊朗、韩国均积7分,乌兹别克斯坦拿到6分,叙利亚也有4分,已渐渐将国足甩在身后,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对待国足,我们不要奢望,但也不要绝望。可以批评,更要鼓励和支持。生活还要继续,国足也终会有崛起之日。
新闻推荐
图为月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拍摄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新闻发布会现场。当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哈特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