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养好病难侵。在现代医学里,脾、胃是两个独立的器官,而在中医里面,我们一般将二者并称,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养好脾胃,就是从源头杜绝了导致人生病的因素。
此脾胃非彼“脾、胃”
中医里常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很多人不了解, 常将中西医里的脾胃画等号,其实二者是不同的。
在西医中,脾、胃是两个独立的器官,各自发挥作用。脾位于人体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功能主要是参与人体淋巴组织的免疫活动,制造免疫物质,过滤掉血液中的异物、病菌及衰老死亡的细胞,并充当人体的“血库”,调节血液。
胃是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就像一个斜着的口袋。胃具有分泌胃液的功能,我们吃进身体里的食物都要在胃里进行消化和吸收。胃很“神奇”,它的形态、位置、大小会随着吃进的食物多少而变化,也会因为人的年龄、性别和体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中医里所说的脾胃,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繁多的庞大系统,西医中所说的脾和胃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医的脾为五脏之一,是人体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重要脏器。(所谓精微,就是食物被消化后可以转化为气血的部分,那些不能为身体所用的部分就是糟粕。)主运化和升清是其主要功能。 可以说,中医里的脾,不仅包含了西医里所说的脾的功能,还包括了胰腺、胃和大肠、小肠的功能。
中医里的胃是受纳、腐熟水谷的场所。《黄帝内经 . 灵枢 . 玉版》中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有接受、容纳饮食水谷及初步消化的功能,食物进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吸收,为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提供支持。
在中医里,脾、胃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常被“相提并论”。 两者五行都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消化吸收的重任。《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如果把胃比作一个粮仓,脾就是运输公司,所有吃进身体里的食物都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输布全身。也就是说,人所有的生命 活动都有赖于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所以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故古人养生,是非常重视养护脾胃的。
食物“加工”、水液“运输”都靠脾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运,有转运输送的意思;化,即消化和吸收。脾的工作就是把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和津液,并传输到全身各处。
脾好的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脾能运化水谷。水谷即各种饮食,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 蛋、奶、水、饮料等,人摄入的这些食物,都需要经过脾转化成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脾帮助胃、小肠将食物分解消化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第二阶段:脾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 第三阶段:脾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转输到其他四脏,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以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脾气健运,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为精、气、血、津液等的化生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如果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饮食水谷得不到很好的消化,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就会出现腹胀、便溏、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以及倦怠、消瘦等症状。
2
《养好脾胃不生病》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吴中朝
内容简介: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好脾胃。内容包括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脾胃与健康的关系、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脾胃病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按摩等养护好脾胃。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脾胃调养方案。
新闻推荐
第二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20日在波兰落下帷幕,中国队共获得8块金牌。本次赛事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办,波兰武术协会承办,历时4天,在位于波兰首都华沙西南的普鲁士科夫市举行,吸引来自中国、波兰、美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