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运安
在浩瀚的宇宙中,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亲密“约会”,中国宇航员景海鹏、陈冬太空驻留33天,创造中国航天新纪录。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神十一”返回地球的旅程中,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制的“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作为主用通讯设备光荣履行搜救保障任务,照亮了“神十一”回家之路。
“‘神十一\’成功返回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条新闻的很多高清画面,都是我们终端捕捉的。 ”采访中,中国电科38所技术保障小组成员王笃文十分激动。为确保回收任务万无一失,从9月份开始,内蒙古主着陆场区参试人员陆续开展各项搜救演练,力争将设备调整至最佳状态。在前期搜索演练中,王笃文和保障小组另外2名成员,曾多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演练。
11月的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对于习惯江淮温暖气候的保障小组成员来说,这是第一个考验。而更大的考验是,“直升机上很颠簸,噪声大,每次上机前,都要提前准备好塑料袋,防止晕机呕吐。 ”王笃文透露,去年参加保障任务时,由于直升机太颠簸,又要时刻盯着设备屏幕看数据,当时他在飞机上就吐了;今年演练的时候,虽然也比较难受,还好大家都没有吐,可能习惯了。
内蒙古朱日和演练基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国电科38所技术保障小组成员的身影。 “昨天,看到‘神十一\’顺利回家,大家都很兴奋。 ”王笃文坦言,同时他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神十一\’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我们的终端就能一直跟踪它,直升机也可以跟着飞,从而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搜救。 ”中国电科38所“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项目总师周家喜介绍,在飞船返回着陆场的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设备,实时掌握返回过程中的视频信息,并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输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及时搜索提供技术保障,从而确保航天员安全。
中国电科38所“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是以飞行状态中的直升机为平台进行工作,集合先进的终端天线技术、旋翼遮蔽检测技术等于一体,解决了直升机动中跟踪、旋翼旋转对信号遮挡等技术难题,具有传输距离长、带宽宽、机动性强等诸多优点,保证了着陆场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之间高清图像和多路语音不间断传输,也让亿万中国观众清晰地观看到飞船抵达地球的实况。
“这套终端的显著优点,就是可以在动态中捕捉目标,而且性能稳定、画面清晰。 ”周家喜透露,这是该终端执行神八、神九、神十、“嫦娥一号”任务之后,第5次光荣履行搜救保障任务,是一个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老兵”,其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着陆场空天地一体、远程连续的搜救通信系统构建完成。 “它能成功完成任务,完全在意料之中,我们坚信它不会辜负期望! ”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15日电 (记者刘阳徐剑梅)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指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立程度“令人吃惊”。 奥巴马当天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日电(记者刘阳徐剑梅)美国总统奥巴马日指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立程度“令人吃惊”。奥巴马当天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分钟”节目采访时说,即便美国政府失效了,美国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