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宫石 柳文
“‘商环\’由两个同心塑料环组成,经大量临床实践,将过去至少半个小时的手术,缩短到5分钟以内,且无需缝合,避免了术中、术后出血和感染风险。 ”日前,记者来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圣大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商建忠谈起他发明的产品时面露自豪。 “在去年4月举办的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商环\’摘得金奖,获评审专家一致好评;如今,产品成为中国首个进入联合国援助机构采购目录的医疗器械。 ”
“商环”原名“圣环”,是由芜湖圣大医疗器械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世界卫生组织(WHO)为纪念其发明者商建忠在包皮环切外科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贡献,故以他的姓氏命名该产品。
今年62岁的商建忠曾是一名勘测设计师,2002年的一次小手术使他找到了创新点。术后,商建忠带着疑惑问医生,“现在医学十分发达,为何如此简单的手术却这样令人痛苦? ”医生告诉他,这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商建忠坚信可以寻得更好的解决方案,替代原始激光切割手术。
有了创新想法后,商建忠结合多年勘探测绘经验,开启了研发工作。他试图制作塑料高分子材质的内外环,中间采用橡皮刀口,进行包皮环切血流阻断试验。最开始,商建忠在动物器官上做试验,进行到第9次时,动物包皮环切内外板已较为完美愈合了。经过技术改良,他拿着塑料环兴奋地去找医院推广,多数医生却半信半疑。 2003年至2005年间,商建忠与多家投资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带着这个小小的塑料环奔波各地,始终一无所获。
2006年9月,事情有了转机。“当时我应邀参加第2届亚太地区男科学论坛,演示‘商环\’的使用。国外不少专家仔细观摩后,称不可思议。”商建忠回忆道。几年下来,“商环”产品获得医学界普遍认可,并获得授权专利181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在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专利保护。目前,国内已有3000多家医院使用“商环”做包皮环切,传统手术逐渐被替代。
“在艾滋病流行的地区,实施男性包皮环切作为一项重要干预措施,可将艾滋病感染风险降低60%,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降低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郭应禄指出。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这项干预措施普及率还较低。据悉,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设定了一个目标:截至2016年在14个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国家实施2080万例包皮环切。尽管花费很多努力,如今仅完成一半预期目标。
美国康奈尔大学泌尿外科和生殖医学副教授李石华认为,非洲包皮环切推广主要障碍在于当地缺少足够训练有素的医生,而应对这些挑战的答案可能是寻找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他期盼推广使用“商环”,助力非洲“防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罗宇凡)11月16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经中央有关部门和浙江省追逃办密切协作,潜逃海外13年之久的“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