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斌
亳州地处中原战略要地,自古即是群雄逐鹿场所、兵家必争之地。自商汤伐纣以来,亳州大地上发生过大小战争数百次,其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不绝于书。《亳州市志》记载,从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席卷亳州,到清代捻军会盟雉河集,亳州共发生有规模的农民起义16次①。这些起义,或在亳州建立政权,或以亳州为根据地,或把亳州作为前沿阵地,或作为反复争夺的要地。隋大业十一年(1615年),城父爆发了以朱粲为首的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1617年),谯郡发生张迁、黑社、白社领导的农民起义。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建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明代,亳州农民起义更是频繁,明正德六年(1511年),亳州饥民杨虎率众起义。崇祯十一年(1638年),农民起义军一条龙万小仙攻克亳州。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起义军两次攻克亳州。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林凤翔、李开芳部多次转战亳州。其间,捻军领袖张乐行也以亳州为根据地,配合太平军大举反清。足见亳州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陈胜遇难城父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900多贫苦农民在陈胜、吴广的率领下,于蕲县(今宿县)大泽乡揭杆而起,举起反秦义旗。起义军北攻彭城(今江苏徐州),而后向西攻下谯县(今亳州),在谯稍事休整,再向西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占据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号“张楚”。12月,起义军遭遇秦军主力,陈胜率军转移到城父(今谯城区城父镇),被车夫庄贾所杀。陈胜遇难后,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陈胜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两度收复陈县,并处死庄贾。陈胜起义当初以亳州为重要依托,打开西进攻秦的道路。失利后又退至亳州,于城父不幸遇难,在亳州历史上写下悲壮的一页。
朱粲造反称楚帝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城父人朱粲聚众起义,号“可达寒”,自称“迦楼罗王”。起义后,迅速扩充到10多万人,从安徽转战到湖北,又打到陕西,由陕入川。隋义宁二年(618年)11月,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称楚帝,建元昌达。其后率部攻邓州,破南阳,拥众20万。招遭隋贬谪在南阳的著作郎从典、通事舍人颜愍楚为宾客。因乏军粮,无奈,以人相食,百姓畏惧。武德二年(619年),首领杨士林、田瓒率兵叛朱粲,朱粲大败于淮源,以数千兵奔菊潭县,降唐,因与唐使臣语言不和,又依附王世充,任龙骧大将军。武德四年(621年),朱粲与李世民激战,战败被擒,被杀于洛水。
黄巢在亳建“王霸”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有次途经亳州,染病在身,贫苦交加,投身城西丛林寺(后名护国禅院)。寺内主持卞律和尚深慕黄巢才华,认为将来必成大器,留黄巢在寺中调养。数日黄巢病愈,深感卞律和尚礼遇之恩,二人随为莫逆之交。唐僖宗乾符年间,连岁凶荒,黄河以南尤其严重。乾符二年(875年)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义,唐未农民战争爆发。5月,黄巢募众数千响应。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聚师亳州,再会好友卞律和尚。同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战死,尚让率余部奔亳州与黄巢部会合,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各级官吏。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从亳州出发再度北上,克沂、濮等州,然后沿黄河南岸西进,攻占洛阳。公元880年12月,黄巢起义军击败唐军,浩浩荡荡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将年号“王霸”改为“金统”。黄巢在亳州建立的“王霸”政权年号虽仅存两年,但在亳州历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页。
韩林儿亳州建“龙凤”
元朝末年,安徽、河北、山东等地劳苦百姓不堪忍受元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残酷镇压,以白莲教为掩护,组织反元斗争。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弟子刘福通等在颍州(今阜阳)聚众,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宣誓起义。韩山童被推为明王,点燃了元末农民起义的烈火。不久,韩山童被元军杀害,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等人继续领导农民斗争。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一举占领颍州,接着北上攻占亳州,声威大震,有众数万。为了号召会众,刘福通将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接到亳州,尊为“小明王”。《亳州志》记载:“至正十五年二月,颍州刘福通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至,僭称皇帝,号‘小明王\’,都亳州,国号曰宋(相传韩山童原宋徽宗八世孙),改元龙凤,拆太清宫材治宫阙”。各路义军尊奉龙凤政权为正统,号称“红巾军”,亳州成了当时农民起义的中心。以“小明王”韩林儿为代表的龙凤政权都亳近3年,在刘福通等人的辅佐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来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落水遇难,但他们领导的红巾军在反元斗争中,前后坚持十三年,大小数百战,给予蒙古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致命的打击,已从根本上摧毁了元朝的统治。现亳州北关大有街的明王台,即是当时小明王韩林儿即位时的宫殿遗址。
闯王怒杀何知州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4月15日,李自成起义军第二次攻克亳州,生擒知州何燮,劝降不从,斩首于市。现亳州城西北45华里的牛集镇李庄村的李自成栓马树,传是李自成当年率军路经此村,曾栓马于这棵树上。李自成兵退后,5月,明政府从南京调一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科学家宋应星任亳州知州。宋应星在任不到两年,为亳州百姓做了大量好事。修葺城池、兴建书院、恢复商贸、推广农业,兴办各种手工业等,使战乱后的亳州经济得到迅速振兴。宋应星一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明朝灭亡,才不得不离开亳州。
捻军亳州举义旗
捻军初称捻子或捻党。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活跃于北方的重要农民起义军。“捻”为淮北方言,一捻就是一组、一群、一部分人。小捻子数人、十数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捻子最初活跃在安徽西北部、河南东部、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一带。以破产农民、盐贩和无业游民等为主要成员, 以抗粮、抗差、吃大户、打富济贫等为主要活动。经常在苏、鲁、鄂、皖一带护送“私盐”,不断与清军发生冲突。咸丰二年(1852年),亳州捻党首领张乐行聚众万余攻克河南永城。次年,太平天国北伐军经过安徽、河南,捻党纷纷响应,从此与清廷展开大规模武装斗争。咸丰五年(1855年)2月10日,捻军进攻亳州涡北一带,斩千总齐东兴。8月 ,各路捻党首领会集于亳州雉河集(今涡阳),公推张乐行为盟主,建立五旗军制,组成统一的捻军。捻军兴起后,与太平军协同作战,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抗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力量。清廷急调军前往镇压,捻军以亳州为中心,与清军展开英勇斗争。咸丰五年10月17日,捻军将领攻亳城,历时13昼夜,沉重打击了亳州清军的气焰。1856年4月,清廷起用御史袁甲三筹办防剿,督师亳州。4月8日,捻军与清军在五马沟交锋,4月18日战于界沟。4月18日战于小奈集。1858年9月,捻军与清军先后战于十九里沟、泥店、丁固寺。10月,捻军越战越胜,终于控制亳州全境。1859年3月,捻军攻占河南鹿邑返亳,从涡北汤王墓沿涡河进攻亳州城。1860年正月,亳州捻军分道转战入河南省,三月又返回亳州境内;1862年8月捻军在芦庙、邢大庄等地与清军英勇奋战;1863年5月,捻军苏孟、陈福等在永城、亳州边境筹粮,不断袭击清营。6月,捻军名将张宗禹等谋弃亳州;1865年5月,张宗禹进军山东曹州高楼寨。11月,捻军诱敌深入,设伏歼灭清军精锐僧格林沁所部马队,杀死僧格林沁,声威大震,张宗禹率捻回亳。其后,清廷又派曾国藩等前来亳州镇压,终因力量悬殊,至1868年,历时16年的捻军起义被镇压下去。捻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给腐败的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捻军反对封建帝制的历史功绩,将永著史册。
①《亳州市志?大事记》1993年黄山书社
新闻推荐
在巧夺天工中讲述“亳州故事” 探访2016“曹操杯 天工开物奖”亳州国际雕塑大赛入围作品的艺术世界
敬华佗五禽戏老子·有无之道逍遥游雕塑大赛显国际范2016“曹操杯天工开物奖”亳州国际雕塑大赛的专家复评会近日在曹操运兵道景区建安美术馆举行,由中国雕塑家协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