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集体展工匠精神现场做木雕秀“绝活儿”齐齐 摄/视觉中国
5月日,在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就业洽谈会上,有企业开出万元月薪招揽技能高手;月,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供需见面会上,一些企业给出万元年薪争抢物流人才。
曾被认为“低人一等”的职校生,如今正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今年2月,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到,我国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
回顾即将过去的年,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职业教育与助力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都在发生着与职校生就业率走高相一致的变化。
职业教育 , “ 半壁江山 ”
年,该校计划招生人,实际招生多人;
年,计划招生人,实际招生多人。
因为高就业率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热捧。
湖南商业技术学院并非个例。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的统计数据,今年,该校除单招、技能高考,在湖北录取普通文理考生人,超过本科线的就有人,占到%。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意识到,上职校不是升学失败的无奈退路,而是出于自身特点的主动选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锋,就是其中之一。今年高考,他考了分,超过湖北理科一本线9分。“我的专业是武职的王牌专业,我觉得高职高专也挺好的。”陈锋说,与其为了一个本科文凭去学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专业,不如在高职选择有特色的专业,踏踏实实学本事。
学好本事,就会有好出路。职校不仅就业率连年居高不下,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年,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达.6%、满意度达.1%。据麦可思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月收入连续5年增长。以届为例,毕业半年时月收入为元,毕业三年为元,增长.8%,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水平。
招生爆满,就业向好,这两个现象的背后是职业教育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数据显示,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万所,当年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所,招生数万,毕业生数万,在校生数万,占到高等教育的.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万人次。
不仅如此,职业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服务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能顶半边天”的作用:在我国,每年平均有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多万技术技能人才;据测算,届高职自主创业毕业生创造了.3万个就业岗位,届高职毕业生规模、自主创业比例均有所增加,拉动就业的作用可能会更为明显。
职教改革 , 步伐不停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当周明亮一丝不苟地完成从机械装备、电器连接、参数设置到调试编程等一系列任务时,这位来自河南高职的男生脸上流露的专注和严谨,让人们看到当下社会热议的工匠精神已在年轻一代身上落地生根。
职业教育,或许无法直接教出大国工匠,但它是把工匠的技艺和精神传承给每个学生的“主战场”。而工匠精神传承最后的落脚点是教育质量。在过去一年,朝着“更加突出的位置”,职教质量不断提升,职教改革的步伐始终不停。
为了让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对接。以高职为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介绍,年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中共有个专业,其中一、二、三产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4:.8,与当前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吻合。年,教育部又增补了电子竞技、机场电工技术等个高职专业,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
为了推进学生实习实践,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快速推进,目前全国已建成多个职教集团,覆盖%以上的职业学校、近3万家企业;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家部署家单位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启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印发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破解阻碍校企合作的藩篱。
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国家建立职业学校质量报告制度、中职就业报告制度、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制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年)》,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出台《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年)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机会;每年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技能人才 , 迎来春天
“当工人没什么不好啊。”在江苏太仓的一家德资企业里,被问及为何选择当工人时,岁的陈秀雯说,她从小动手能力就强,尽管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但想早点学技术,就读了太仓中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有限,工作苦、脏、累等因素的存在,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就会说,“好好读书,以后念不好书,就让你去当工人”。如今,越来越多像陈秀雯一样的年轻人主动选择当工人。这个变化的背后,是工人的“收入很体面、上升有奔头”,是“工人的春天来了”。
“技能人才是企业的宝。”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给予技能人才更高的待遇、更好的培训和更完善的成长通道: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首席技能专家年薪高达万元;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人不仅可以通过技能职称晋升,还可以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拿奖当“大师”……
此外,企业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从源头为自己培养技能人才。据麦可思今年发布的《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显示,超过%的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增强了优秀兼职教师的供给;超过%的企业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有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发放学生实习津贴和师傅带教津贴等。
不仅是企业,各地政府部门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也都显著提高:黑龙江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内蒙古支持用人单位按规定为高技能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改革人才评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建立突破身份、学历、资历限制,让技能人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获得科学评价并得到合理使用的制度。这意味着,我国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不断完善。
截至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3%。可以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的当下,在对接中国制造国家战略面前,职业教育正在昂首向前,技能人才正在迎来春天。
本版大标题、小插图和漫画为赵春青 画
新闻推荐
据韩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9日14时许,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12月举行庭前会议,“亲信干政门”主角崔顺实首次出庭。但对于检方的起诉内容,她一概予以否认。 据报
据韩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日时许,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月举行庭前会议,“亲信干政门”主角崔顺实首次出庭。但对于检方的起诉内容,她一概予以否认。据报道,负责为崔顺实辩护的律师李炅在表示,在检方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