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国免税店行业客源持续减少,特别是中国团队游客数量骤降,该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尽管去年韩国免税店市场规模保持了超过30%的增长,但除了乐天和新罗等老企业外,新进入免税店行业的几家企业都蒙受了数百亿韩元的损失(1亿韩元相当于60万元人民币)。规模的盲目扩张和相互间恶性竞争导致韩国免税店行业已风光不再。
韩国免税店行业近几年来搭乘中国访韩游客暴涨的顺风车,利润增长迅猛,被视为“会下金蛋的鹅”。流通行业企业更视拥有免税店为捍卫企业自尊心的标志。因此,在韩国政府于2015年重新审定免税店特许经营权时,各大企业展开了异乎寻常激烈的竞争。经过2015年7月和11月份的两次竞标,共有5家获得经营权,去年12月份,又有4家被追授经营权。加上原有企业,首尔市内免税店在两年中增长到13家,较2015年(6家)增长了两倍多。
但与韩国免税店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访韩中国游客数量却出现了持续下滑。据韩国法务部统计,去年7月份访韩的中国人数为93.5万名,到8月份下降到89.5万名,9月至11月份分别为74.7万、69.8万和53.1万,12月份出现小幅上升也仅为54.8万名。
中国游客是韩国免税店行业的最大消费群体。从2014年一季度起,韩国免税店行业的中国游客消费比重首超50%。截至去年底,这一份额已超过70%。如何能够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成为与企业最终利润直接关联的关键问题。
在不断恶化的环境下,各免税店企业为争夺中国游客展开了恶性竞争。一般情况下,免税店作为行业潜规则返给带队导游的销售额回扣率为10%,但在一些客源较少的新免税店,这一数字已涨到了30%以上,给原本就难言乐观的销售背上了沉重包袱。
据韩国几家投资分析公司预测,新进免税店中去年亏损最大的是新世界免税店,赤字额约为520亿韩元,排行第二的是韩华格乐丽雅免税店,赤字额约为436亿韩元。另外,斗山、SM、 HDC 新罗等几家新进免税店的赤字额也分别达到365亿韩元、279亿韩元和209亿韩元。
为了生存,各免税店企业纷纷开始采取非常经营措施。以韩华格乐丽雅免税店为例,该企业常务级别以上高级职员从1月份起主动返还年薪的10%;从2月份开始,部长和次长收入中的奖金部分全部上缴公司(相当于年薪的5%至7%)。新韩金融投资预测,今年格乐丽雅的营业损失将达到约330亿韩元。
一些老免税店也不能幸免。以韩国第一家市内免税店东和为例,掌握其经营权的新罗饭店希望将东和免税店转让变现,东和面临关门的风险。东和免税店位于光华门附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样的免税店新罗都要放弃,更说明了韩国免税店行业的没落。
有关专家认为,韩国免税店行业扩张过急,加之过度依赖中国游客,使得短期内韩国免税店行业前景难现转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韩国政府不顾中国反对坚决部署“萨德”系统,韩国免税店业的关门潮将难以避免。据《经济日报》
新闻推荐
3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左)在公布白皮书后与欧洲议会议长安东尼奥·塔亚尼出席新闻发布会。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当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公布了关于英国“脱欧”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