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一篇文章《生命的痕迹》,父爱如山,跨越生命极限,我被文章的深沉情感震撼着。
书中讲述了享誉世界的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先生,在他的儿子遭遇车祸不幸过世后,带着妻子飞去瑞士,将他们儿子最后几天走过的路走了一遍,寻找关于儿子的痕迹,在宾馆的露天游泳池,对比发在微博上的照片,靠在他儿子曾经靠过的角落,尝试着感受他儿子的体温。
他们从旧的录像带里,看与孩子共处的一些往事。他们从孩子的邮箱中发现800多个联系人,给这些联系人逐一发去邮件,请他们描述与儿子交往的点滴,找回一个丰满的儿子形象。
他们的行为,源自对孩子的爱。陈先生对孩子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放纵。他教孩子练钢琴,但并不强迫孩子一定要“子承父业”,在选择人生道路上尊重孩子,给充分的自由。这种父爱感天动地,是一种博大的爱。
国人自古爱犊心切,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一样的关心爱护孩子,但父母分工不同:严父慈母。父亲一直扮演严格的角色,以唱黑脸出现人生舞台。养不教父之过,父亲的责任重大。于是,有一些父亲恨铁不成钢,奉行棍棒之下出人才,一棍打在孩子身上,痛在父亲心里。
父亲的良苦用心,很多孩子是不理解的。有的父亲爱之越深打骂孩子越多,成为虎爸狼父,换来的是孩子对母亲相对好过对父亲,有的父亲过激行动,甚至造成孩子记恨终身。付出的爱,不一定得到相应的回报,父爱默默无闻,却是伟大无比。
其实,父亲也是柔情似水,父爱也是细致入微,缠缠绵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转变了“严父慈母”观念,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暖爸”。单位里有一位同事与他的女儿关系密切,每天父女俩一起玩游戏,一起散步,有说有笑,俨然一对好朋友。女儿有心事,都是与父亲交流,与母亲多说几句话就演变成吵架。
有人说,这是由于人性格互补的原因导致:女儿喜欢爸爸,儿子喜欢妈妈。我有一位朋友,他与儿子非常亲密,好像兄弟一样。他从孩子生下来以后,承担养育孩子的重任,又当爸又当妈。从一把屎一把尿护理,到一勺一勺地喂饭,一句一句地教说话,他在与孩子一起生活过程中,通过游戏、学习等,融入教育,现身说法,一件一件事的教孩子怎么做。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做孩子为人处世的好榜样,从不用打骂孩子,默默陪伴孩子成长。
为了爱护孩子,父亲可以改变自己,放弃自己。社区里的一位小伙子,平时懒散成性,吃喝嫖赌无所不做。结婚后,虽然有所收敛,但好吃懒做本性难改。他的孩子出生后,他变成了另一个人,为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在家包了家务事,还到公司找工作做,他说孩子以后吃的用的还有读书都要钱,得找点钱留着。
父爱如山,沉重深厚,至真至爱,感动人间。
新闻推荐
照片 据新华社马德里3月1日电 西甲第25轮,皇家马德里在主场“马”失前蹄,以3:3战平拉斯帕尔马斯,痛失联赛积分榜榜首;巴塞罗那则在主场6:1狂胜希洪竞技,超
巴塞罗那队球员苏亚雷斯在比赛中庆祝进球。新华社照片据新华社马德里3月1日电西甲第25轮,皇家马德里在主场“马”失前蹄,以3:3战平拉斯帕尔马斯,痛失联赛积分榜榜首;巴塞罗那则在主场6:1狂胜希洪竞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