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4年5月26日拍摄的朴槿惠在首尔青瓦台总统府的资料照片
10日,在韩国首尔,“挺朴”派民众试图突破警方防线
韩国宪法法院10日宣布赞成总统弹劾案,朴槿惠由此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被弹劾罢免的总统。这标志着“朴槿惠时代”的终结,韩国也自此进入“选战”时间。
韩国舆论和专家认为,朴槿惠在政治经济尤其是外交安保方面,给韩国留下一系列未决难题。正是因为这些难题的存在,令提前举行的下届总统选举受到高度关注。
人心所向 大势所趋
韩国宪法法院在判决书中认定,朴槿惠在总统任期内持续做出违宪违法行为,辜负国民信任,是不能允许的重大过错行为,因此宪法法院决定支持罢免朴槿惠。
判决书认定,朴槿惠允许好友崔序元(原名崔顺实)介入国政,包括修改总统国务会议和出访活动等资料,是滥用职权行为。此外,两人共同设立K体育财团和Mir财团并向大企业索求出资486亿韩元(约合2.89亿元人民币),这也属于朴槿惠滥用职权为崔序元谋求私利。
至于国会弹劾动议案中提到朴槿惠滥用职权任命政府官员等嫌疑,宪法法院认为证据不足。此外,关于朴槿惠应对“岁月”号沉没事件的问题,宪法法院认为,此事不在宪法法院评议范围内,所以不予裁决。
宪法法院此前多次表示,将严格依法判决弹劾案。专家认为,除了宪法法院给出的法律理由外,判决弹劾成立也是韩国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韩国民调机构“真实计量器”9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76.9%的受访者认为宪法法院“应裁决弹劾成立”,反对弹劾的人仅占20.3%。这表明,弹劾朴槿惠是韩国的主流民意。
去年10月“亲信干政”事件曝光后,韩国民众持续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朴槿惠下台。韩国朝野就朴槿惠去留激烈斗争,韩国国政几乎陷入“空白期”。
宪法法院赞成弹劾,将推动下届大选及早举行,继而使国政尽快回归正轨。在弹劾案宣判后,韩国朝野政党基本表示接受宪法法院判决结果。
负面遗产 亟待变革
从成为韩国首位女总统,到深陷“亲信干政”丑闻,再到如今成为韩国首位被弹劾罢免的国家元首,持续4年的“朴槿惠时代”究竟给韩国留下了什么?
经济方面,朴槿惠就职时允诺推动的改革与发展计划进展甚微,韩国经济放缓势头难改,青年就业形势严峻。民众当初期待的重现“汉江奇迹”局面并没有出现。
“民众本希望朴槿惠能继承其父前总统朴正熙的领导力,同时修正朴正熙执政时期的缺陷,”韩国政治问题专家全基元说,“但她完全辜负了民众的深切期望。”
外交安保方面,韩国媒体评论员金志锡认为,朴槿惠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对外政策主张,比如“半岛信任进程”“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欧亚倡议”等,还没播下种子便消失不见。
在其执政后期,朴槿惠以冷战式的极端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包括以中断韩朝开城工业园区运营等措施强硬应对朝鲜,枉顾中俄等邻国强烈反对同意美军在韩部署“萨德”
反导系统,还不顾大多数民众反对而强行签订韩日“慰安妇”协议等。
韩国民间团体“和平网络”代表郑旭植告诉新华社记者,以“萨德”问题为代表的朴槿惠政府外交政策急需扭转。他希望,以朴槿惠下台为契机,下届大选产生的政府能够撤回“萨德”部署计划,改善韩中关系。
有舆论指出,如果说朴槿惠为韩国留下了什么积极影响的话,那就是“亲信干政”事件促使韩国更深刻反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顽疾。
以调查“亲信干政”事件为契机,韩国检察人员逮捕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矛头直指大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幕后交易。同时,多名潜在的下届韩国总统竞选人也提出了整治官商勾结风气的多项措施,这让韩国站在了深层社会变革的门口。
选战启动 悬念犹在
宪法法院裁定弹劾成立,意味着韩国将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韩国将进入选战时间。由于韩国5月的第一周是假期,因此有分析认为5月9日可能成为选举日。
宪法法院宣布弹劾案判决结果后,朝野政党将正式启动党内竞选程序。包括执政党自由韩国党和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内的国会四大政党定于本月末或下月初确定各自的总统候选人。
民调机构“真实计量器”9日发布的下届总统选举潜在竞选人民意支持率调查结果显示,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文在寅连续10周领跑支持率榜单,以36.1%的支持率领先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黄教安将近22个百分点。文在寅的领先优势能否保持值得关注,而黄教安会否决定作为保守势力的唯一代表出马也存悬念。黄教安如果决定参选,应在选举前30天即很可能在4月9日前卸任。
韩国媒体分析,宪法法院迅速对弹劾案作出裁决,这对目前选情看好的在野党阵营以及民调领先的潜在竞选人更加有利。目前,共同民主党以49.3%的支持率远远领先其他政党。同时,在支持率排名前五的潜在竞选人中,有3人来自该党。因此,共同民主党最终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在选举中获胜的可能性较大,而悬念在于谁能在该党的党内预选中胜出。
曾参加过上届总统选举的文在寅强调自己是“做好准备的候选人”,经验丰富成为其优势之一。党内“少壮派”竞争对手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和城南市长李在明则均是首次参加总统竞选,缺乏经验。
不过,韩国媒体认为,韩国执政党等保守派力量正借助“萨德”部署、朝鲜发射导弹以及金正男事件等炒热安保话题,力图以此转移大选焦点,扭转自身颓势。有专家认为,不排除部分选民最终因安保问题转向支持保守派候选人,这将给大选结果增添不确定因素。
》》》新闻背景:韩国总统朴槿惠弹劾案大事记
2016年10月24日,韩国JTBC电视台曝光称,没有任何官职的朴槿惠亲信崔顺实曾收到过包括44份总统演讲稿在内的200多份文件,并在总统演讲前曾修改过演讲稿,正式引爆“亲信干政”风波。
2016年10月25日,朴槿惠在青瓦台发表《致国民书》,首次就曾向亲信崔顺实事先泄露演讲稿等文件一事向韩国国民鞠躬道歉。随后,朴槿惠分别在11月4日、11月29日两次向国民道歉,但均未能平息民众不满。
2016年10月29日,韩国民众在首尔市中心举行近万人规模集会,要求朴槿惠下台并查明真相,是“亲信干政”事件曝光之后首次大规模周末集会。随后除春节假期外,韩国民众几乎每个周末都举行大规模“倒朴”烛光集会。
2016年11月17日,韩国国会通过了与“亲信干政”事件相关的特别检察法案及国会调查委员会相关调查计划。
2016年12月3日,171名韩国在野党及无党派议员联合向国会提交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提及崔顺实干政和胁迫大企业捐款、“岁月”号沉船事件应对等事件,指称朴槿惠在任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为。
2016年12月9日,韩国国会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的结果,表决通过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弹劾案按照程序送交宪法法院进行审理。朴槿惠由此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二名被国会弹劾的总统,随后被暂停总统职权,相关职权由国务总理黄教安代行。
2016年12月21日,“亲信干政”事件特别检察组正式启动调查,随后迅速推进相关工作,包括传唤多名涉案人员及搜查多处相关场所。
2017年1月1日,朴槿惠在青瓦台与媒体记者举行座谈会,其间全盘否认了有关方面对她涉及“亲信干政”事件的指控。
2017年1月3日,韩国宪法法院举行总统弹劾案首场庭审辩论,启动弹劾案审理程序。
2017年1月31日,宪法法院时任院长朴汉彻卸任,敦促宪法法院其余8名法官在3月13日另一名法官任满前对弹劾案作出判决。
2017年2月27日,宪法法院举行最后一次庭审,28日进入闭门评议阶段。其间,朴槿惠始终没有出席庭审。
2017年2月28日,由于代行总统职权的黄教安拒绝延长调查期限,负责“亲信干政”事件调查的特别检察组正式结束其调查活动。3月6日,特别检察组公布最终调查结果,认定总统朴槿惠涉嫌共谋受贿、介入“文化界黑名单”等多项嫌疑。
新闻推荐
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总理黄教安10日在首尔对国民发表讲话,呼吁全体国民尊重宪法法院对总统弹劾案作出的判决,强调举行集会加剧矛盾和对立的做法不可取。黄教安在讲话中提到几个月来两派民众举行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