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全球首个机器人警察 迪拜街头执勤了 身高1.7米,能分辨1.5米内人类的动作和手势,能对六种语言做出反应

来源:成都商报 2017-05-25 06:07   https://www.yybnet.net/

入职>

近日,迪拜首个机器人警察正式上岗,加入警察队伍,并于24日开始在高人口密度区域巡逻。迪拜希望到2030年,机器人警察的比例能达到25%。

能力>

据报道,机器人警察配备了“情感检测装置”,能够分辨1.5米以内人类的动作和手势,还能识别情绪和表情,能观察出对方是高兴还是悲伤。通过此装置,机器人警察可帮助人类警察识别和捕捉违规人员并提供相关视频记录。

担忧>

这位机器人警察没有配备武器,按照当地警方说法,大部分迪拜警察也都不配备武器。但是,有人开始担忧,如果它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伤到其他人,谁应该对它的行为负责呢?

“机械战警”一直是科幻电影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形象。而在5月24日,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警察正式上岗执勤。

据《海湾新闻》报道,在21日迪拜举行的第四届海湾信息安全博览会上,REEM机器人正式成为警局一员,并于24日开始在高人口密度区域巡逻。迪拜希望到2030年,机器人警察的比例能达到25%。

这个刚刚上任的机器人警察装备了哪些“黑科技”,又将执行哪些任务?一些人对首个“机械战警”的到来兴奋难抑。

而另一些人却对此表达了担忧——

这个“铁疙瘩”要是被“勒索病毒”入侵了怎么办?如果它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伤到其他人,谁应该对它的行为负责呢?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实习生 翟佳琦

上岗

世界首个机器人警察

会六种语言可面部识别

近日,迪拜首个机器人警察正式上岗,加入警察队伍。据媒体报道,这个身高1.7米的机器人警察,一身迪拜警察装扮,头戴标志性的墨绿色警帽,警帽中央还印有金色的迪拜警徽,在博览会上十分惹眼,引来不少参观者要求合影,而这名机器人警察不仅来者不拒,还会打招呼、握手,并提醒合影者“拍照时微笑哦!”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警察主要为帮助市民而设计,身上有摄像头,胸前有平板电脑,用来与人类互动交流。

通过摄像头和内置“情感检测装置”,它能够分辨1.5米内人类的动作和手势,并能识别情绪表情,对六种语言做出反应。还可以帮助人类警察识别和捕捉违法人员,并拍摄视频上传给警方。

同时,人们可以通过操作它胸前的触摸屏报案,与警局取得联系,也可以缴纳罚款、递交文件等。

据报道,REEM机器人将首先部署在商场和旅游景点,到2020年才会拓展至更多街区。

虽然该“机械战警”目前还不能亲自抓捕罪犯,但迪拜警局智能服务部门负责人哈利德·纳塞尔·阿尔拉祖奇表示,他们最终将推出“全功能机器人”,就像真正的人类警察那样。预计在2030年前,把机器警察的比例提高到25%。据了解,这位机器人警察没有配备武器,按照当地警方说法,因为迪拜比较安全,大部分迪拜警察也都不配备武器。

而且,迪拜方面还将建立智能警察系统,包括全部由机器人操作的警局。机器人警局也将成为迪拜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

伦理争议

机器人警察执勤时

如何保证不伤害人类?

1942年,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说“Runaround”(《环舞》)中首次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二、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三、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尽管目前机器人警察还远远达不到追踪和抓捕罪犯的能力,但无可否认,这是迪拜警方努力的目标。

因此,迪拜警方使用机器人警察的举动引发伦理争论:如果有一天机器人能够把人类送进监狱,是否就等同于全盘否定了这三条定律?

西英格兰大学机器人伦理教授温菲尔德表示:“这里存在着极大伦理问题,如果你要求一个机器人警察抓捕罪犯,你如何保证机器人不会伤害人类?”

伤人案例

智能安保机器人

撞倒幼儿后并未停下

2016年,美国加州一家商场的安保机器人K5就曾撞上一个幼儿并造成轻伤。据悉,这款名为K5的智能安保机器人配备有传感器,2015年开始被商场使用,由于模样憨态可掬深受人们喜爱。

但2016年7月,K5撞向了一个16个月大的幼儿,在撞倒这名婴儿后并没有停下,造成孩子大声哭喊,所幸受伤不重。

孩子的母亲对此表示非常愤怒,在推特上发文表示:“这个机器人撞到了我儿子的头部,我儿子脸朝下摔倒了,但是机器人并没有停下还是继续前进。”她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非常担忧,因为一名保安告诉她另一名孩子也在一天前因为这个机器人而受伤。

温菲尔德对此表示:“当人类犯错,他可以承担责任,但是机器人不能。你如何惩罚它?你如何裁决它?无能为力。”

安全红线

争论焦点

机器人警察能否持枪

现实矛盾

迪拜机器人警察不携带枪支

俄罗斯训练机器人射击打靶

对于机器人警察,除了意外伤人,能否持枪也成了争论的焦点之一。

温菲尔德坚持,持枪将会触碰“一条非常严重的红线”。迪拜警方智能设备部门主任Alrazooqi也表示,未来机器人警察绝不会携带枪支。

机器人警察的制造者——西班牙PAL机器人公司也表示,公司将不会涉及任何军事项目。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PAL机器人公司表示,公司十分重视伦理规范。尽管和军方和国防部门合作可能带来高额利润,但他们仍拒绝了来自这些领域的合作意向。

该公司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对于我们是一条红线。REEM机器人的制造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服务,和武器无关。”

虽然PAL公司表达了对于这条红线的坚持,然而在现实中,机器人持枪已有先例。

俄罗斯高级研究项目基金会研制的类人机器人Fedor就曾因被曝出一张双手各持一枪射击的照片引发讨论。

Fedor机器人最早诞生于2014年,目的是为了代替人类进行高危操作,包括搜救等。而在CNN发布的一段经相关部门认证的视频中,这个高大的机器人双手持枪,连开十多枪全部中靶,而且可以使用电钻、驾驶汽车、开机床设备等。

该项目的一位参与者表示,目前基金会已经发起了一项Fedor内部程序设计的竞赛,该竞赛开始于今年5月,并将持续到2018年2月。

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在推特上发文表示,射击练习只是为了教会机器人即时判断能力。

“我们只是制造人工智能,并不是终结者。”罗戈津写到。

问题来了/

它会杀人

还是救人?

■已有先例

机器人“杀死”技术员

大家都想到“终结者”

机器人“杀人”了!2015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一所工厂发生一起悲剧,一名技术员被机器人“杀死”了。虽然工作人员死于机器事故并不鲜见,但这起事件触动了人们敏感神经:难道科幻电影中的预言真成了现实?人们对自动控制机器在实际作业中应用的担忧随之蔓延。

根据最先披露这起事件的《金融时报》报道,遇难技术员是大众承包商。2015年6月29日,他与一名同事合作安置机器人,但被机器人击中胸部,并被抓起、重重摔在一块金属板上,最终因伤重不治身亡。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发言人海科·希尔威格说,这起事故发生于距法兰克福约100公里的包纳塔尔工厂。大众公司说,这个机器人没有发生技术故障。德国检察机关已经就事件原因启动调查。

在西方国家的工厂,与机器人相关的致命案件极为罕见,重型机器人通常被放置在安全笼后面,防止其与人类意外接触。在这起事件中,遇难技术员事发时正站在安全笼内。而他的同事站在笼外,没有受伤。

大众说,这个机器人不属于新一代轻型协作机器人。目前,有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把轻型协作机器人投入生产线与工人一起工作。

得知机器人杀人事件后,许多网友、影迷不约而同想到了好莱坞系列科幻影片《终结者》。一名网友评论道:“《终结者》所预言的机器人崛起已经开始。”(新华社)

■新闻透视

面对“两难之选”时

机器人如何正确反应?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专家也越来越多地引用阿西莫夫的法则:他们创造的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自主,以至于需要这类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自主性或自动化系统。有专家提出,研究人员怎样设计一台机器人,才能让它在面对“两难之选”时正确反应?

按目前的发展速度,这些难题将很快影响到健康护理机器人、军用无人机及其他有能力作决策的自主设备,而它们所作的决策可能会帮助或伤害人类。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社会能否接纳这些机器,取决于能否通过编程让它们的行动达到安全最大化,符合社会规范并增进信任。

研究人员指出,对未来的机器人技术而言,如何建造道德机器程序可能会有重大影响。英国利物浦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迈克尔·费希尔认为,规则限定系统会让公众觉得可靠。“如果人们不确定机器会做什么,他们会害怕机器人的。但如果我们能分析并证明它们的行为原因,就更可能克服信任问题。”他正在和同事共同做一项政府资助的项目:证明道德机器程序的结果总是可知的。

相比之下,机器学习的方法让机器人能从以往经验中学习,这让它们最终会比那些严格编程的同伴更加灵活而有用。许多机器人专家则认为,今后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这两种策略的结合。(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特朗普欲“重置”美国中东政策

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结束在中东的访问,前往欧洲开始他上任后首次出访的后半段行程。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次访问沙特、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时发表的言论及透露的政策倾向表明,他正在寻求缓和与伊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全球首个机器人警察 迪拜街头执勤了 身高1.7米,能分辨1.5米内人类的动作和手势,能对六种语言做出反应)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