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9日,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独自摘下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在迄今为止的49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中,他是第25个不必与其他经济学家分享奖金,独得9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诺奖得主。
瑞典皇家科学院以三个有关人性的关键词,总结将泰勒推上诺奖宝座的经济学成果:有限理性、社会偏好、缺乏自我控制。
于是泰勒被问及:会不会“像常人一样”花掉奖金?
泰勒的回答是:“我会尽可能以最不理性的方式花掉奖金!”
泰勒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与另一位理性预期学派的奠基人、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恰好相反,于是泰勒用两人之间的一个“段子”解释这种不同 :几年之前,我和巴罗共同参加一场会议,我说,我们经济学模型的不同之处就是,他设想在他模型之中的行为主体都像他一样聪明,以我的假设,我模型中的人都应当像我一样笨。泰勒把这个故事写入了他的著作《“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的形成》( 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奖、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