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草木是自然界最自在的一群,它们在自己的节气里,适时而开,不急不躁,从容不迫。梅花盛开的时候,桃花静静地等候,当荷花与水依依惜别时,桂花登场,开启了又一场的芬芳之旅。就连水果也是这样的,一点也不着急,当枇杷偃旗息鼓之后,葡萄才悄悄上场。
葡萄跟其他水果相比,是最接地气的。乡下人家,往往会在门前屋后栽上葡萄,搭上架子,让葡萄的藤蔓随意攀援,经过一个夏天的忙碌,初具规模,浓浓的绿荫,覆盖着屋檐墙下,绿意森森。老人在葡萄架下闲坐,孩子们则在葡萄架下玩耍,当葡萄扒开绿色的叶子,露出滚圆的身子时,则宣告了成熟的时刻。那一颗颗的葡萄似珠似玉,晶莹剔透,就像汪曾祺说的,将所有的玉字旁的字都拿来,都比喻不够。我也喜欢葡萄,最爱的是黑紫色的葡萄,买回来放在白瓷盘里,远看,那就是一幅墨葡萄,是的,徐渭画的墨葡萄。
传统的水墨画是用深深浅浅的墨,来描绘万物,即使,偶尔有大处泼墨,给人的感觉也是清丽的,轻盈而有禅意。而16世纪的徐渭,他画的葡萄则是浓墨堆砌而成的,一颗颗的墨葡萄,层层叠加在一起,那么的迫不及待,仿佛在做生命最后的舞蹈,恣肆却有那么点痛苦。就连那垂下的藤蔓也不是飘逸的,而是那般的坚硬,墨色如铁。徐渭笔下的如铁般坚硬的藤蔓,不似春风抚慰过的嫩绿,也不似夏天葱郁的苍绿,它是经过秋风劲扫,冷霜侵袭过的磨练,只剩下墨色如铁的本质。但是,这样坚硬的背后,包裹的却是那颗不甘的心,那么的富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一生。
徐渭成名很早,少时被誉为“神童”,二十岁时就被誉为“吴中八大才子”之一,四十岁中举。却因家贫入赘妇家,像他这样一个机敏聪慧之人,此种境况,想来过得并不快乐。他的诗被誉为明代第一。他开创了青藤画派,以致清代的袁枚自称愿为“青藤门下一条狗”,膜拜至极。戏剧成就受后辈汤显祖的追捧,军事上运筹帷幄,几乎以一己之力破了倭寇之乱,晚年培养出了平定朝鲜的李如松大将。这样的一个人,对钱散漫,不结交权贵,也是这样的特质,让他在现实和洁身自好中,痛苦挣扎,最后是痴癫、牢狱和一贫如洗。
中国文人大多都有这样痛苦的经历,在现实和洁身自好中徘徊,既渴望坐望南山,也希望入世为官,那个功名二字将人的双脚紧紧抓住,让人失去了飞升的力量,最终陷于现实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但是,总有人及时醒悟,如陶渊明采菊东篱,看透浮云变化。还有那唐人李白仗剑江湖,一入长安,也曾写下了“名花倾国两相欢”的句子,以期博帝王一笑,但是,最终抽身而去,一叶扁舟,寄情山水。
总是想,即使让徐渭重新选择一次,他还会做这样的自己。我觉得,在他的内心,是生长着一株葡萄的,它的根扎在灵魂深处的骨头里的,长出的风骨,是他为文为人的脊梁,也正是如此,他的作品不被世俗所左右,越过了谄媚,越过了几百年的光阴,被后人记住成为不朽。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一类人很多,他们打磨掉炫目的光芒,用或浓或淡的墨将自己涂抹成一串串的葡萄,挂在岁月的枝头,即使只有寂寞为伴也不悔。
汪曾祺曾说过,寂寞是一种境界,一种很美的境界,喧扰的尘世里,这种寂寞是让人们深深想起而不得的。
□ 赵文琴
新闻推荐
从10月2日起,2017年诺贝尔奖陆续公布。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等多项大奖的结果到底花落谁家?2017年诺贝尔奖名单持续更新中。▋据新华社三名美国科学家分享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