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9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凭借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摘取这一奖项。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评价,塞勒使经济学“更人性化”。“整体而言,理查德·塞勒所作贡献在个体决策的经济学分析与心理学分析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他的经验主义发现和理论见解有助于创造新型且迅速拓展的行为经济学领域,给经济研究和政策的诸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 成了行为经济学先锋
塞勒现年72岁,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东奥兰治,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
塞勒曾先后在罗彻斯特取得文学硕士(1970年)和哲学博士(1974年)学位。先后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1971-1978年)和康奈尔大学(1978-1995年),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
在理论研究上,塞勒对反常行为、经济人假设、禀赋效应、跨期选择、心理账户和股票市场均做出重大贡献。
在实际应用上,塞勒通过助推思想和选择设计来分析和解释了消费者行为和包括社会福利政策和储蓄投资研究在内的政府政策行为。
不强制和硬性规定 让美国人爱上储蓄
不少人认识塞勒,是通过他2008年与卡斯·森斯坦合著出版的《助推》(Nudge)一书。这本书讲述了政府需要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引导人们在教育、投资、卫生保健、抵押贷款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做出最优决策。
按照塞勒的描述,不需要强制性手段,也不需要硬性规定,“助推”便能保证人们收获自由选择权。这股轻轻推动人们做出最优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
塞勒曾表示,美国应向中国学习,提高储蓄率。塞勒的理论在经济领域最为知名的应用就是“为明天存储更多”养老金计划,以促使大量没有存储习惯的美国人提前存钱。该计划要求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的参与者,把储蓄率和薪酬增长挂钩,也就是在每次加薪后,同意自动提升他们放入养老金的储蓄金,并利用惯性使人们留在这项计划中。据报道,参加过这项计划的一家公司员工储蓄率从3.5%增长到13.6%,几乎实现4倍的增长。
演过电影《大空头》 实战炒股变“股神”
塞勒并不是只在象牙塔中的学者,他曾经客串主演《大空头》。电影中的他,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他的言论常常通俗而贴切。英国脱欧之后,塞勒说,“大多数投票者并没有用分析的方法做决定,而是出于一时冲动的引导。有点像一场没有婚前协议的离婚——不管财产怎样处理,先离了再说。”
塞勒不但在学术界颇有成就,在市场上的“实战”成绩也名列前茅。与巴菲特之师本杰明·格雷汉姆将价值投资理论应用到实战中一样,塞勒也将行为价值理论用于市场操作。在2016年前的15年里,塞勒的行为价值基金实现年均10%的增长,最终实现基金资产规模翻倍,从而打败99%的市场竞争对手,使得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股神”。
塞勒将获得9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5万元人民币)奖金。塞勒9日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得知获奖,“我很高兴”。当有记者问及奖金用途,塞勒调侃称,为了与他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我会尽可能非理性地去花这笔钱”。
●相关链接
“不是诺奖”的诺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每年最后宣布的诺贝尔奖项,2017年度其他奖项均已于上周揭晓。
与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文学奖等诺奖“元老”奖项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到1969年才首次颁奖,是诺奖中“最年轻”的奖项。
尽管诞生日期不同,经济学奖的地位与其他五个奖项并无差别,均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有趣的是,它们的奖金来源不同,经济学奖的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支出,而其他奖项的奖金则出自诺贝尔基金会。
经济学奖真正的全称其实叫“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与诺贝
尔基金会合作成立。其奖金出自瑞典央行的捐款,而
非诺贝尔的遗产,也就是
说,这是一项与诺贝尔
基金会有关的“非诺贝尔奖”奖项。(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当地时间10月9日,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这是2017年诺贝尔奖中最后一个颁发的奖项。与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文学奖等诺奖“元老”奖项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到1969年才首次颁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