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礼
2017年10月5日,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理由是:“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这段话似有些拗口,但颇具意味——人类之于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除了生存所需的物质部分,还有我们的体温、情感,以及音符般跳动的思维。
很多时候,一个人不仅仅活在阳光之下,也还活在黏稠的黑夜里。夜是可以滋长秘密的,就像心灵的种子构建的舞台。于是,天空、河流、山峦被赋予了温度;时间、历史和命运都被赋予了诗性和力量。一个有良知有情怀的作家,一定会去探索、挖掘这些秘密,以表达人性里的挣扎与脆弱。
石黑一雄便是这样。在他早期作品里,已采用个体的视角窥探记忆所生发的线索,从《群山淡影》《浮世画家》等小说里便可窥其一斑了。作为一名有着日、英双重文化背景的作家,石黑一雄的内心有着一种很深的归属上的漂泊感。由于打小就随父母迁徙到英国,所以在他心里的故土日本,只是童年时一个模糊的影子。即便在他的小说里,日本也只是个意象,或符号。
正如瑞典皇家学院颁奖词中所言,石黑一雄是深情的,他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压抑、自欺与不安;而他的双重叙事风格,则起到了解构叙事者自我身份的奇特效果。
战争似乎是个具有魔性的题材,越来越多的小说家涉猎其间。譬如,莫迪亚诺,譬如,阿列克谢耶维奇,2014年和2015年的“诺奖”获得者。他们就以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战争和战争所留下的焦土。伤痛不容遗忘,正如我们珍视眼下的温暖与幸福。
石黑一雄的首部小说《群山淡影》,讲述了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悦子的故事,影射日本长崎的灾难和战后恢复;《浮世画家》则通过一位日本画家回忆从军的经历,探讨日本国民对二战的态度;《长日将尽》发生的背景是战后的英格兰,听年迈的英国管家讲述他在战场上的经历……
如果说莫迪亚诺是在战争的阴影里,寻找记忆遗失后的身份;阿列克谢耶维奇则以胶片般的真实,直面战争;那么石黑一雄则很像是回旋于二者之间的一片叶子。“记忆”是贯穿其始终的一个主题,但他却更关注尘埃落定之后,个体的命运乃至感受。
然,石黑一雄很快发现,个人的经验,恰恰是他自我设置的局限,他试图突破框架的束缚,从个体记忆进入到集体大记忆。2015年,这一愿望总算达成了,《被埋葬的巨人》是一部近乎奇幻的长篇小说,它的出版不光使他摘得了“诺奖”桂冠,也是文学史上的一次飞跃。
石黑一雄就像一张流浪在风中的叶子,一旦飞落大地,他便属于全世界。
新闻推荐
罗本进球难救主东方IC供图尽管C罗看上去并不处在最佳状态,而且他也没能在比赛中取得进球,但这并不妨碍他进军明年的世界杯。在北京时间昨天凌晨结束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