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23日出炉,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执政联盟再次胜选。
日本媒体报道的最终计票结果显示,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在22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赢得过半数议席,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获得的议席数超过众议院议席总数的三分之二。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在这场解散众议院、提前选举的政治“赌局”中押注成功,支持修改和平宪法的势力得到巩固,修宪进程或将提速。外交政策方面,安倍会否做出调整,改善与邻国关系,受到关注。
选举结果背离民意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在众议院全部465个议席中,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共获得313个议席。
在野党方面,从原民进党分裂出的立宪民主党获得55个议席,已确定成为最大在野党。而选前一度呼声很高的希望之党仅获50个议席。此外,日本维新会获得11个议席,日本共产党获得12个议席,社民党仅获2个议席。另有22名无党派候选人当选。
尽管执政党大获全胜,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仍然低迷。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最新民调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仅为39%,再次低于不支持率。分析人士指出,自民党能够逆民意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坐收了在野党分裂的“渔翁之利”。
安倍9月25日表示将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后,曾领导地方政党在东京都议会选举中大胜自民党的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成立希望之党迎战。随后,当时最大的在野党民进党领导层也决定加入希望之党。《产经新闻》报道称,如果在野党团结一致,自民党“无论如何也赢不了”。
然而小池却将民进党左翼议员“拒之门外”,导致民进党一分为三:一部分人加入希望之党,一部分人成立了立宪民主党,还有一部分人成了无党派人士。此前民进党与一些在野党讨论的“在野党共斗”也随着该党分裂不了了之。东京大学教授内山融认为,在野党的分裂和混乱导致了“反安倍”选票被分散。
同时,日本的选举制度也放大了自民党的胜利。日本众议院选举实行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行制,其中小选区议席占议席总数的近三分之二。所谓小选区,是指每个选区中只有1名候选人当选。这种制度被认为更容易产生大胜大负的选举结果,更有利于优势政党,因为优势政党的候选人更容易在选区中获得最高得票率,而这不仅意味着该候选人当选,更意味着选区内其他政党候选人全部落选。
据日媒报道,在比例代表投票中,希望之党和立宪民主党票数之和超过自民党。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两党获得议席之和却远低于自民党,这正是小选区制的特性使然。
选后政局何去何从
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席位,不仅安倍得以继续执政,更使安倍能继续其修宪图谋。除执政联盟外,希望之党和日本维新会等保守政党也对修宪持积极态度,修宪势力继续在众参两院维持三分之二以上议席,满足发起修宪动议的条件。
事实上,因选情乐观,自民党内部在大选投票前就已再度展现出积极的修宪姿态。《朝日新闻》报道称,自民党或将在选后向国会提出该党的修宪草案。
不过,针对安倍提出的把有关自卫队的内容写进宪法第九条,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一直持谨慎态度。而修宪势力内部也对具体如何修宪存在分歧。此外,持护宪立场的立宪民主党能够从在野党分裂的混乱中崛起,也反映出很多日本民众并不支持修宪。可以预见,安倍的修宪之路不会平坦。
除了修宪,选举结果也会影响安倍连任自民党总裁。此前,安倍因森友、加计学园等丑闻支持率大幅下跌,党内凝聚力下降。突然解散众议院,是安倍的一场政治赌博。如果选举获胜,他便有了执政“合法性”,但若结果不理想,他很可能被党内追责,从而无法在明年秋天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连任。如今选举不仅胜了,而且是大胜,安倍赢得第三个总裁任期的机会又大了不少。不过,被视为党内“后安倍”时代有力接班人的石破茂等人也纷纷当选,他们或许会给安倍的连任计划制造一定的麻烦。
据日媒报道,执政联盟预计于11月1日在国会再次提名安倍为首相并组建新内阁,而安倍计划保留8月内阁改组后的全部阁僚。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安倍今后将继续推行他一贯的经济、外交政策。
日本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坚敏认为,如果安倍不求改革只维持原有政策,日本经济及产业竞争力将会被逐步削弱。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指出,由于历史认识等原因,安倍政权下日本与邻国的关系将难以改善。
此外,在野党方面选后的走向也值得关注。民进党虽然在选举中解体,但其党首前原诚司在选后称,选举结果显示应重新考虑与希望之党的“合流”。而民进党籍的参议院议员和分裂出的无党派人士也在观望选举后的局势。分析人士认为,在野党分化重组还远未结束,日本未来政局充满不确定性。
(新华社)
国际观察
安倍是否调整对外关系 值得观察
对日本国内,这场选举或许不会给现状带来太大变化,执政的依旧是老面孔、老势力。
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安倍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对外关系值得观察:日本新政府是进一步强化其美国“附庸”色彩,还是重新思考和定位日本在亚洲的身份?是继续在领土主权、军事安全、历史问题上与中、俄、韩、朝等周边国家较劲、叫板,还是致力于搁置争议、缓和紧张、面向未来?是在亚太经济一体化、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发挥正能量,还是继续充当分裂、搅局、甚至挑衅的负能量?
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同处亚太地区的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日本政治家如果真心着眼于本国民众福祉和地区和平稳定,应该怎样选择不言自明。
背景链接
9月25日,安倍在首相官邸宣布,计划9月28日召开临时国会,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选举。
他表示,日本面临少子化、老龄化、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等诸多国内外难题,希望通过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获得在这些问题上的突破能力。
安倍把获议会半数以上席位作为选举获胜标准,称如未达到半数,他将辞职。
日本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众议员任期4年,首相有权解散众议院,解散后须在40天内举行选举。日本首相常常会利用有权解散众议院这一“杀手锏”,在不利情况下扭转局面。
不过,提前选举也并非没有风险。2012年11月,时任首相、民主党的野田佳彦选择解散众议院,却遭自民党翻盘,痛失执政党地位。
(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柏林1月21日电(记者张毅荣)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德国自然保护区内的飞行昆虫数量在过去近30年期间锐减了76%。来自德国、荷兰和英国的科学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