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颖
赫尔曼·黑塞(1877年-1962年),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曾获冯泰纳奖、歌德奖等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1904)、《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玻璃球游戏》(1943),及大量的诗歌、散文等作品。
雾中
作者:赫尔曼·黑塞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棵树看到别棵树,
棵棵都很孤独。
当我生活得开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很多友人;
如今,由于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确实,不认识黑暗的人,
决不能称为明智之士,
难摆脱的黑暗悄悄地
把他跟一切人隔离。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人生就是孑然孤独的样子。独处。
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
人人都很孤独。
《雾中》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孤独”的主题贯穿全篇。第一节设置了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雾中散步,引出“孤独”的主题;第二节写“我”在社会生活中的孤独感;第三节进一步引申,指出明智之士必须“孤独”;第四节重新接续雾中散步的场景,而“孤独”的主体已然从树木改换为人类,这样既把读者思绪拉回到当下情境,又使“孤独”的主题得到强化。识得孤独,才识得生命的本质,这是诗人雾中漫步思考之所得,作为一种认知表现出来,表现得非常恬淡平静。
赫尔曼·黑塞,虽然主要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但它本质上却是个诗人。他的散文和小说里充满了诗的意象,他自己也认为小说是“乔装了的诗”。对于黑塞来说:“诗是灵魂对经历的反应……诗最先只对诗人自己说话,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挣扎。”诗歌是不需要经过内心沉淀的诗人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从1911年起,赫尔曼·黑塞更注重研究东方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对中国的道家文化尤其醉心,他自己过着的隐居生活与道家所提倡的清修无为。黑塞的一生大部分都处在孤独之中,从青年时期的叛逆,到为战争孤独地呐喊,到探求从“我”走向“自我”的内部之路,他的孤独更多地因为他的厌世心理在起作用。直至终老,他的一生很少摆脱过孤独、苦闷的情绪。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孤独的心灵历程。
他在《诗人》中写到“只为我这个孤独者/像梦一样掠过田野。……森林幕后的小溪是我的,丰饶的大海是我的,孩子们游戏时发出的像小鸟的闹声是我的,傍晚时孤独的情人的眼泪和歌是我的……”在诗人看来,孤独已是一种习惯,而他也习惯于在孤独时将自己情感寄托在山川水雾之中,孤独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胡果·巴尔给黑塞写的自传中指出,黑塞是“德国浪漫学派最后的一个骑士”。黑塞秉承了浪漫派,同时也继承了浪漫派诗人所普遍喜欢的主题:孤独。还有许多诗如《面对非洲》《独自一人》、《孤独者之歌》、《独自》等都写的是对孤独之感的独特体验,他认识到孤独之不可避免,也认识到孤独之于人之重要性,其艺术文学多半成就于孤独之中。
直至在《清醒的不眠之夜》中诗人感到“我最好走出去,离开我的家,/走出了庭院、村庄和田野,/不停地走向那大千世界。”诗人想要走出既定的生活状态,具体来说是走出道家的庭院篱笆,走向社会。在《阶段》一诗中诗人感慨自己到了人生的老年阶段,但是他又觉得“我们的心对任何生活的召唤/都要准备告别过去,迎接/新的开始……”诗人准备着启程走进大千世界,但是走出来?何去何从?他的理念带着他的读者转变了方向,但是诗人已经无法去实现了,行动上,诗人依然守望着那片心灵的故土,他没有触入现实社会的生活中,一直到逝世他都是处于隐居状态。只是在思想上,他已经开化,不再唯老庄的回归自然之道是尊了。
他最后的一首诗歌《一根断枝的嘎吱声响》道出了他的一生:“易于开裂的折断的树枝,/在树上已挂了一年又一年,/它迎风唱着嘎吱嘎吱的单调的歌,/没有叶子,没有树皮,/光秃,惨白,倦于/长久的生和长久的死。/它顽强坚韧地唱它的歌,/高傲地,怀着暗暗的忧愁,/又唱了一个夏天,一个冬天之久。”“单调的歌”是诗人一直独自为之守护的“个体主义”、向东方朝圣的呼吁,自己是一枝“易于开裂的折断的树枝”这一意象正暗指了诗人易于在现实生活中受伤,“倦于长久的生和长久的死”正如诗人不断地为死亡和新生的呐喊,它“高傲地,怀着暗暗的忧愁”是否是对自己一生高傲地站在孤独里,远离现实生活的遗憾。多数研究者都认为,黑塞最后的思想超越了道家无为思想对其大半生的影响,然而他依然是孤独而徘徊的,他没有最终走出逃避现实的隐居生活因为孤独是诗人的本性。
在黑塞70岁生日之际,托马斯·曼写了纪念性文章,称黑塞是“施瓦本(黑塞的出生地)的抒情诗人和世外桃源诗人”。他“将哀伤提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高度。”他孤独的一生和他与世格格不入的心态是相契合的,就像一个贬谪到人间的天使,来到了不属于他的世界里。他的诗是他唱出的歌,他毕生作诗不断,有274首被谱为歌曲,“他的生花之笔将我们的感情唤醒,使我们长期受禁锢的心灵暂返天真。”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闫子敏)针对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宣布“独立建国”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相信西方有能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