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与伊朗局势持续紧张,外界担心战争可能爆发
自5月上旬以色列军方大规模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以来,以色列和伊朗局势持续紧张。外界担心,战争可能爆发。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接受采访时亮明态度:一旦以伊战争爆发,北约不会向以色列提供帮助。卡塔尔国防部长哈立德·本·穆罕默德·阿提亚持类似立场。叙利亚外交部长瓦利德·穆阿利姆6月2日说,以色列夸大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叙境内没有伊朗作战部队或军事基地,只有军事顾问。
北约若打起来不会向以方提供帮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告诉德国《明镜》周刊,一旦以色列遭遇来自伊朗的打击,北约不会向以方提供帮助。
他说,以色列是北约伙伴,但不是北约成员国,不适用共同防御条款。北约从来没有参与中东和平进程,那不是北约的使命。
斯托尔滕贝格这番话的背景是,以色列和伊朗局势近期持续紧张。上月10日,以色列向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发射导弹,目标数量达到数十个。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这是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迄今最严重的武装冲突,也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发动的最大规模军事打击。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接受德国媒体《汉诺威汇报》采访时推断:“中东即将进入大动荡。”
卡塔尔不会“卷入或煽动”地区战争
卡塔尔国防大臣阿提亚6月3日说,卡塔尔与伊朗“有许多不同”,不意味着卡方将“卷入或煽动”地区战争。
“呼吁美国或以色列与伊朗作战明智吗?”他发问。“无论某个第三方试图煽动战争,或是某些地区国家对伊朗开战,都会非常危险。”
阿提亚没有说明“第三方”指哪一方。美联社推测,那可能指代沙特阿拉伯。这一中东国家既是伊朗的地区“宿敌”,也处于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的状态。
当媒体记者问卡方是否会允许他方利用美军设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向伊朗发动空袭,阿提亚回答,卡塔尔“不是好战国家”。
叙利亚以色列散播的消息都是谎言
按照以方的说法,以色列5月10日打击叙利亚境内伊朗设施,是为报复伊朗驻叙部队当天向戈兰高地以军据点发射数十枚火箭弹。
叙利亚外交部长穆阿利姆6月2日在一场记者会上说,叙利亚境内没有伊朗地面部队,“那些都是以色列的谎言”。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定于6月4日启程前往欧洲,与德法英领导人会晤。据内塔尼亚胡介绍,访欧期间,他会与德国、法国和英国领导人举行会晤,讨论中东地区形势,其重点是伊朗问题。以色列将向德法英三国重申,不会允许伊朗“获取核武器”。他还说,“阻止伊朗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叙利亚的扩张”也将是他与三国领导人会晤的重点。
就以方担忧,穆阿利姆说,伊朗只派出军事顾问向叙利亚政府军提供帮助,“伊朗在叙利亚的存在合法,是应叙利亚政府要求,不像美国那样”。
新闻链接什么仇什么怨
二战后,中东地区取代巴尔干半岛,成为了新的世界火药桶,尤其是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开始,这里的战争就没消停过,打了几次中东战争不说,即使到现在还是经常有冲突。尤其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形同水火。那么问题来了,两国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第一,耶路撒冷。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全面恢复了比较保守的宗教统治,全面伊斯兰化。而作为伊斯兰教徒的伊朗,同样将圣城耶路撒冷看做自己的灵魂所在。因此,将恢复圣城,作为自己的使命。所以对于以色列占据耶路撒冷的行为,那是非常的愤慨。
第二,以色列的仇视。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以色列认为伊朗是唯一能够在中东威胁以色列生存的国家。
第三,美国的因素。从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反美者。美国恨透了伊朗,这一点以色列作为小弟那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为老大分忧,那是自然的事情。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新闻
伊朗伊拉克开始互换原油
据新华社消息伊朗和伊拉克3日开始依据到岸价格协议互换原油。伊拉克北部的基尔库克油田每天向伊朗运送3万至6万桶原油,作为交换,伊朗向伊拉克南部海湾地区港口运送同等价值的原油。
据路透社报道,伊拉克中央政府2017年10月从库尔德自治区政府手中收回基尔库克油田控制权,继而中止油田的原油销售。3日开始的互换是伊拉克政府首次同意将基尔库克油田原油运往伊朗,就此重新启动这一油田的原油销售。
伊朗和伊拉克打算今后新建原油输送管道,避免使用油罐卡车运输。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后,预计伊朗将致力于维护它在邻国伊拉克的利益,与美国竞争,但恐遭遇阻力。在上月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中成为最大赢家的“行走者联盟”领导人穆克塔达·萨德尔不希望伊拉克沦为美国和伊朗角力的舞台。
两伊达成的原油互换协议可能招致美国盟友沙特阿拉伯不满。美国和沙特一直指责伊朗企图称霸中东,遭伊朗否认。
新闻推荐
伊拉克一家法院3日裁定,法国女子梅利娜·布格迪尔加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并为其效命,获刑终身监禁。这是伊拉克两个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