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特派记者杜金城
图/半岛特派记者袁蒙
2018年亚运会将于8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拉开大幕。因为此前举办城市更迭、时间调整等原因,很多人在还没开幕前就把这届亚运会称为“史上最差”的一届亚运会。半岛记者于开赛前两天抵达雅加达,经采访发现,雅加达亚运会各场馆及包括主新闻中心在内的各个功能中心运行平稳,街头上亚运氛围浓厚,并且市民对于亚运会也非常欢迎。
承办困难多,外界不看好
印尼雅加达承办这次亚运会创造了不少新纪录,比如,雅加达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第一座两次承办此项赛事的首都城市,印尼也将举办有史以来第一次“双城亚运会(雅加达与巨港两座城市)”。但开赛前,外界并不看好印尼。
雅加达曾在52年前举办过第四届亚运会,这次能“再续前缘”中间经历了多重波折。原本越南河内承办了原定于2019年举行的第18届亚运会,由于财政吃紧,越南在2014年宣布放弃举办,此举令亚奥理事会措手不及。雅加达“挺身而出”,成为参加申办亚运会竞选演说的唯一候选城市。由于2019年是印尼总统大选年,印尼方面提出将举办时间提前一年——也就是恢复惯例的相隔四年举办一届,此提议获得亚奥理事会同意。筹办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波折,亚运会会徽和吉祥物饱受批评而被迫修改,像亚运会这种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重新发布会徽和吉祥物绝对难得一见。
由于是临时承办,所以雅加达给人的感觉是准备不足。直到开赛前两个多月,很多硬件设施还都在“赶工期”。比如专供亚运赛事使用的棒球场,在今年3月份才动工;另外,雅加达作为世界人口第四大城市,交通状况十分拥堵。举办这样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城市的接待能力实在令人堪忧。
开专门通道,亚运氛围浓
雅加达敢于临时承办亚运会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记者通过一天的探访不仅感受到了雅加达浓浓的亚运氛围,对于印尼人期待亚运会的心情也有了很深的感受。
雅加达的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繁忙,来自亚洲各地的体育健儿以及采访亚运会的媒体记者基本都要从这里入境。为了方便通行,这里开通了专门的亚运通道。记者抵达时,恰好碰到中国游泳队以及中国羽毛球队的运动员。林丹、谌龙、傅园慧等明星队员都在其中,他们从取行李到出关,总共花费了不到半小时。
走上雅加达的主要街道,随处可见关于亚运会的宣传画以及宣传片,公交车和各个公交站点也贴满了亚运宣传海报。此次亚运会执行委员瓦纳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雅加达城市的所有学校基本都已经放假。并且为了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城市新修了一条轻轨线,目前已经全面开始运行。这条将近24公里长的轻轨线连接巨港市的国际机场与市内体育城,参加2018年亚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将能够乘坐这条轻轨。同时,记者在从苏加诺哈达机场前往市区时,看到中国各支运动队乘坐的大巴车辆都是将由警车负责开道。“这段时间雅加达的交通拥堵缓解了很多,组委会绝对会确保亚运车辆的顺利通行。”瓦纳尔说道。
媒体服务到位,欧洲老记点赞
雅加达亚运会开幕式将于8月18日晚在雅加达朋加诺体育场举行。距离体育场只有几百米远的亚运会媒体新闻中心在两三天以前就已经对外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记者在这里打响了亚运媒体战。
由于报名采访此次亚运会的记者很多,组委会事先没有将采访证件邮寄到记者手中。大伙都是拿着护照与邀请函入境,这在亚运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好在,到新闻中心办理领取采访证件比较便利,只要等上几分钟就能拿到各自的采访证。
虽然亚运会是亚洲范围内的洲际运动会,但因为所涉及项目大部分都是奥运项目,并且很多参赛运动员都是世界顶尖水平。所以不少欧洲媒体记者也来到了雅加达采访本届赛事。德国《踢球者》杂志的记者舒尔茨此前几天刚刚观看了中国U23队与东帝汶队的足球赛,在媒体工作间他顺利地找到了那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官方资料。“这里的媒体服务不错,我能够找到我想要得到的数据,并且工作室会提供一些很可口的茶点,我很满意。”
在主新闻中心,组委会除了提供媒体服务外,还顺便解决了各国老记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想要兑换当地货币,在工作间内就有便利银行;想要打电话上网,当地的电信公司也有临时的办公点。此外,佳能公司还给几百名摄影记者提供了设备租借与维修服务。总体来说,老记们对于此次亚运组委会的准备工作还是挺满意。
本报雅加达8月17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喀布尔8月15日电(记者代贺奥米德)阿富汗公共卫生部消息人士15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首都喀布尔一处教育机构当天下午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