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外办主任先前去过土耳其,我临行前问他,去土耳其要不要先学点土耳其语?他告诉我,只要会说英文,在土耳其工作、生活都不成问题。到了土耳其,我才发现,情况并非如他所说。虽说大学里会说英语的人不少,但是一旦走上大街,满眼是陌生的文字,满耳是听不懂的话语,我只觉得自己一下子变成了聋子哑巴。
我曾问过学生,土耳其人会说英语的为什么这么少?一个学生说:“我们不喜欢英国,不想学英语。要不是学校规定,我也不想学。”“你们为什么不喜欢英国?”我问。学生答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欧列强肢解了奥斯曼帝国。尤其是英国人,把原本属于土耳其的石油产地摩索尔地区划给了伊拉克。”看来,这学生还心存奥斯曼帝国情结,对英帝国主义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
我在土耳其要工作一年,还有个雄心勃勃的旅游计划,看来,光靠英语大概是出不了远门。于是,我买来《英土对照词典》应付局面,还不断向学生学习日常口语。可是土耳其语很怪,街上的字我在字典上查不到,因为字典上是字的原形,一旦使用就变化多端,面目全非。学说口语也不容易,土耳其人初次见面问候语是“Nasilsin”(你好吗?),说起来咕噜一串,发音太快,嘴巴几乎不用张开。我学了好久才勉强学会。
我教土耳其学生学说中国话“你好”也不那么容易。教了一个星期,学生连“你好”都说不出。我很纳闷,“你好”就两个音节,怎么学不会?我只好软硬兼施,逼着学生大声说出“你好”,否则不下课;你们谁能说出“你好”,我有奖励,奖品是我从中国带去的小礼物:剪纸、小香包,还有绘着金陵十二钗的小木梳……女生们一见小礼物,惊喜地瞪大了眼睛。突然,一个女生双手掩着嘴巴,大声喊了一句“你好!”我很吃惊,这女生发音不错。我叫她撤掉双手,再说一遍,可她不肯。我只好叫全班同学齐声说一遍。这时,全班同学一起大声喊了一句“你好!”原来,他们早就学会了。
我很纳闷,既然都学会了,他们刚才为什么不肯开口呢?下课之后,我问那女孩子,说话为什么用手捂着嘴巴。她说,她从来没把嘴巴张那么大说过话,那样做,很难为情。其实,那女孩捂住嘴巴说话还有别的原因:她信仰伊斯兰教,不愿意张着大口说话。
还有一回,我在校园碰见一个土耳其教师,她用英语问我:“What’s the Chinese for Hello(中国话‘你好\’怎么说?)”我告诉了她,可是她发不出“好”字这个音。她问我:“说中国话怎么这么费劲?”我仔细一听,她在发h这个音时,把气一下子放了出来,发成了轻声,当然很费劲。其实,拼音字母h跟英语音标h的发音不同。发拼音字母h,气流在口腔上颚有较大的摩擦,而英语音标h是个声门摩擦音,声音很轻。她大概是受了英语的干扰,所以发不出“好”字。我一想,中国人说英语恰恰有这个相反的毛病,把英语h发得太重,说起英语来不好听,也影响听力理解。
看来,教外国人学中文,不仅要了解不同语言的差别,还得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影响教学效果的除了发音障碍,还有文化障碍。
新闻推荐
巴西总统选举投票结果7日揭晓,右翼总统候选人雅伊尔·博尔索纳罗以显著优势获得最多票数,但没有超过半数,因而将与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