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爱若在,梦就在。我们不会孤独,我们终将相遇。
《长恨书》是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凯瑟琳·休斯的处女作。此书一经面世,即反响空前,狂售20余国版权。然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若不是一位编辑老师的推荐,偏执如我者,怕还会戴着“有色眼镜”不屑一顾呢——我真的以为,这是一本网络言情小说,故事老套、情节滥俗、男女主角皆属半仙半魔半疯癫那种。未曾想,当我粗略地翻阅序言时,心底竟已倏然涌起一阵暖意:屋畔菜园,阳光正好,花儿灿烂明艳,映照着微笑的蒂娜和天使般的小孙女,而不远处,蒂娜的丈夫正默默地往玫瑰花坛里施着肥……那样的温情四溢,那样的温和静美,那样的温馨如画。
想想,名为《长恨书》,可“恨”在哪儿呢?又是因何而恨?若是恨意盈心含恨终结,主题灰暗虐人伤己,小说定然不可能在2015年和2016年连获英亚kindle销量榜冠军。悬念生故事。故事的开始,缘于小天使的好奇一问:“奶奶,你跟爷爷是怎么认识的?”平淡,自然,带着那么一点儿疑惑,标准的倒叙模式。于是,画面切回到1973年——
裂开的嘴唇,打落的牙齿,热乎黏稠的血液顺着脖颈流淌,被紧紧扼住咽喉的蒂娜,其时正处于溺水窒息状态,终至知觉全失……这样的残暴与血腥,突兀到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是满脑子罗曼蒂克的蒂娜婚姻生活的常态——一切,都是丈夫里克给她带来的。不是没想过逃离,不是下不了决心,但蒂娜生性善良,总是心存幻想,期待丈夫在自己爱的感召下能良心发现,真情回归。然而,因为一封信,两个人终于为这段“恶姻缘”画上了惨痛的句号:一个被打到流产,血溅地板;一个迷醉于酒吧,横尸街头。
按说,这样的一封信,本与蒂娜毫无瓜葛,只是偶然间,她从自己工作的慈善店内别人捐送的西装口袋里意外发现的。这样的一封信,原本亦只是一个男孩向他的女友表示悔过并决心娶她的真情告白而已。故事的戏剧性在于,联想到自己不幸婚姻的蒂娜被这封信给打动了,尤其是,此信没有邮戳,应该不曾寄出,而那个本该收到信的女孩,不仅与蒂娜同名,当时还怀有身孕,最大的问题,这中间还隔着近40年的岁月风尘……一定要把信送出去!这成了蒂娜最迫切的愿望。
于是,这封信又化成了一只蝶,把我们牵引到1939年。
19岁的克里西,即克里西蒂娜,因为男友比利是被人收养的孤儿,父亲斯金纳医生竭力反对。后因未婚先孕,加之比利“临阵脱逃”,克里西被自觉颜面尽失的父亲送往位于爱尔兰农场的姨妈家,又在伤心欲绝中被姨妈送进地狱般的圣心修道院,受尽了委屈折磨,生下了儿子,却被迫放弃了抚养权……这边是甘为真爱献身、一心痴守的克里西,那边是悔愧万分而又爱意浓烈、写信致歉并捧心求婚的比利——一对有情人,没有来得及说声再见,却永远也无法再见了,因为那封信,被斯金纳“截获”了。而比利随后在战争中牺牲,只留下不明真相的克里西在无尽痛苦中独自煎熬,独自等待……
故事若到此结束,那可能真的会让万千读者遗恨万千。只是,信的意义也就无法凸显了。小说随即进入了第三部分。蒂娜执著打探,万里送信;克里西的儿子威廉跨洋寻母,矢志不移……这封深藏于时光的“长恨书”,终于还原了真爱与别离的真相,化成了一封感人的“长情书”,不仅让克里西如释重负,得到了救赎,接受了默默在她身边坚守了几十年的杰基的爱,也让蒂娜与威廉一见倾心,步入幸福,一如小说序言部分所描绘的。
回头再说“恨”,当然是有的。譬如斯金纳医生把女儿推向深渊的变态的“爱”, 凯瑟琳姨妈对于外甥女不幸命运的推波助澜,圣心修道院本尼迪克塔嬷嬷的狠毒无情等等,但这并非小说的主旋律,他们至多算是浅薄的云翳。当“长情信”这轮艳阳迸射出夺目的光辉,那些暖心的友善的真挚的人们,还是给无情的命运痛快地回扇了一个耳光,那么响亮,那么清脆,那么悦耳——看哪,格拉哈姆,不求回报地爱着蒂娜,甚至救了她的命;曼彻斯特图书馆的凯伦与修女格蕾丝的热忱相助,重新点燃了蒂娜与威廉近乎丧失的希望;开旅馆的弗拉纳根太太视异乡人威廉如亲生孩子;威廉的养父、养母对于儿子寻亲的无条件信任与鼓励……恨有期,而爱无尽,这点点爱意,如满天的星光,照亮了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深情。
人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爱若在,梦就在。我们不会孤独,我们终将相遇。即便曾经心碎,也能相互取暖,相互成全;即便身处暗夜,也会不惧霜雪,相信未来。
新闻推荐
【天下头条】特朗普针对拉美三国实施新制裁 美国就业市场吃紧但经济持续增长
文|孙莉莉--CNN--【特朗普针对所谓“暴政三国"采取一轮新制裁措施】特朗普政府周三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古巴、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