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慕尼黑会议的台前幕后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4-19 09:45   https://www.yybnet.net/

1938年就在德国不断发出咄咄逼人的信号时,英国政府却发生了一场不甚愉快的重大人事变革,即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宣布辞职。事后证明,这一变故对英国外交政策的走向是灾难性的。

在英国内阁中,外交大臣一向拥有较为特殊的地位,担负着艰巨而又重大的职责。艾登是鲍德温内阁(1935—1937年)的外交大臣。到1937年5月内维尔·张伯伦出任首相后,艾登继续担任此职,但他发现与张伯伦的外交分歧愈来愈大。

两人最大的分歧点便是英国与德、意两国的关系问题。艾登很早即看出德、意的野心无法满足,而张伯伦则倾心于通过“理性”向德、意让步,以求得和平。此外,张伯伦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时常无视或有意绕开艾登,使两人频生嫌隙。到了1938年年初,两人的关系终于走向了决裂的边缘。

1938年9月14日,张伯伦主动给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建议前去访问。9月15日,张伯伦与希特勒举行了会谈。18日,他又会见了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外长庞纳。此时,张伯伦与英国政府内部要员以及与法国首脑的意见已经趋于一致:需要共同制定一个分割苏台德区的计划,以阻止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进犯。捷克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了这个计划。于是,张伯伦再次前往德国与希特勒会晤。但希特勒这次变本加厉,不仅主张由德军占领苏台德区,还要求捷克其他地区也要由投票决定归属。张伯伦虽被气得满脸通红,但也不得不接受了10月1日捷克撤出苏台德区的最后期限。

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在慕尼黑的元首官邸举行会议,签订的协议基本上接受了德国的要求。

当张伯伦飞抵伦敦后,面对前来欢迎的人群,他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这份带有希特勒亲笔签名的文件,挥舞着并向在场人员宣读。回到首相官邸后,他再次发表讲话,将协议定义为 “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接着,他告诉大家可以回去“睡个安稳的好觉”。

但是,圣诞节3个月后,即1939年3月14日,德军坦克便开进了不设防的布拉格。 张炜

新闻推荐

人家的19岁! 全欧疯抢超级瑰宝

本报特稿史上第一位获得欧洲金童奖的后卫,传统豪门阿贾克斯的队长,为这支荷兰最大的豪门已经出战超过100次,国家队主力,带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慕尼黑会议的台前幕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