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半岛记者李晨整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韩村民从招远地区引进粉丝制作技术,村民合伙加工制作粉丝,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东韩村有王不元、王立球、王不贵、王丕彬等十几户家庭从事粉丝加工制作。加工粉丝的时候一般需要七八个人一同合作,因此有“七忙八闲九郎当”的说法。当时村民主要以制作地瓜粉丝为主。
1953年,响应上级号召,粉坊的发展也实行互助形式,几家村民合作,年底分红。1954年,为增加集体收入,同时也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东韩村开办集体粉坊。集体将村民家中的粉缸及其他粉丝加工工具都收归集体。集体粉坊采用来料加工的运作形式,崂山粉丝联社提供绿豆,东韩粉坊将绿豆加工制作成粉丝后,由崂山粉丝联社统一收购,并出口到国外,东韩粉坊挣取加工费用。粉丝的制作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主要在春季、夏季、秋季制作粉丝,冬天一般不加工粉丝,有时也会加工地瓜干粉丝。
集体粉坊位于东韩村西南面,两排房子,东西长约40米,由王文同总体负责。粉坊最盛期有60多人,两排40口大缸。粉丝制作工序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推磨、漏粉和晒粉,且每一个细节都很有讲究,必须要由经验丰富的人进行把关。当时,东韩村粉坊推磨工序主要由王文敬、王明智负责;漏粉工序由朱秀英(当时东韩大队唯一个被评为十级的女劳动力)、吕可宝负责。晒粉工序由王文常负责。
制作粉丝的工艺很复杂,技术含量比较高。水质的好坏、原料的产地、烫豆时的温度、豆子如何粉碎等都影响粉丝的质量和产量。绿豆粉丝的最高出粉率就是二斤七两绿豆产一斤粉丝。加工绿豆除了出产粉丝之外,还有很多附属产品,如黑粉、粉浆、粉渣等。黑粉是比较高档的附属品,可以做成酒肴,一般一年分两次。偶尔还给社员分些碎粉丝。粉坊出产的粉浆也是好东西,既能喝又可做猪饲料,还可以做肥料浇地。当时东四队和西四队轮流去粉坊挑粉浆,村民一般能隔天喝到一次粉浆。新鲜粉渣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猪饲料。
粉丝制作好之后需要晾晒,最初在张村河河道处晾晒粉丝,张村河里的河沙被挖之后,集体就在粉坊的东南面空出一块空地专门用来晾晒粉丝。
制作粉丝对水质的要求很高。集体粉坊成立之后,为了满足粉丝制作对水质的要求,集体专门组织人打了一眼井供应粉坊用水,这口井是东韩村水质最好的一口井,除满足粉坊用水外,也供村民用水。
东韩粉坊加工业规模发展比较大,加工制作的粉丝质量优良,远近闻名。蒙古国还曾派专人来东韩粉坊学习粉丝制作技术,还有意向聘东韩粉坊的师傅。
粉丝制作作为一种副业既能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又能改善村民的生活,因此东韩大队的粉丝制作得到大力发展。1983年,东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集体粉坊随之停办。
新闻推荐
新华社德黑兰4月22日电(记者穆东马骁)美国白宫22日宣布此前给予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在5月初到期后将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