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年轻群体中,共享住宿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流行:一套房,一间屋,都可以成为旅行在异域他乡时的安身之所。不过,最近有媒体报道,这种以在线短租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处在法律与监管的“灰色地带”,存在治安、消防、卫生等隐患。
“为了一间房,选择一次旅行”,正成为众多旅行爱好者的新选择。共享住宿,给房客提供了一个体验“当地人生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从一个更为日常的视角去观察体验当地风貌。对于房东而言,除了能通过共享的方式将手头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增加经济收益,还能结识各地游客。不仅如此,共享住宿的蓬勃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指出,共享住宿带来了大量的灵活就业与创业机会,2017年主要共享住宿平台上房东、管家、摄影师等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
然而,在共享住宿受游客热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不难发现,网络上人们关于共享住宿“房源图片与实际不符”“房间没经过清理”的吐槽越来越多,如何规范完善这一市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一直以来,无论对于传统酒店还是出租房屋,都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经过相关报批程序,对于消防、卫生等也有严格的规定。但对于共享住宿,目前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一系列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去年底,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自律性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对外发布,就入住身份核实登记、房源信息审核机制、卫生服务标准、用户信息保护体系等方面提出要求,有多家共享住宿平台企业在《共享住宿服务规范》承诺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共享住宿无标可依的尴尬。但是,该规范只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反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共享住宿有严格的规范和监管:在德国,短租房屋必须向政府申请特别许可,否则就将面临高达10万欧元的罚款;在西班牙,线上房屋出租平台需要申请相关执照,确保房屋符合安全卫生规定。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共享住宿业要“自律”也要“他律”,急需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规范服务标准,厘清平台责任,才能推动这一新业态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根据南非独立选举委员会11日公布的计票结果,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在2019年南非大选中获胜。计票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