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说:“水也没有经受过这么多命运的拨弄,我曾经十三回穷了又富,富了又穷。”在这样一个大起大落的人生折腾后,他于晚年完成了经典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在此之前,他从未从事过写作,想来,他不是随随便便,而应该是给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吧!
据说,18世纪一个英国船上一名水手叫亚历山大,在航运中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在智利的一个荒岛上与世隔绝,独自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后,才被有名的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发现并带回英国。笛福是受这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写成《鲁滨孙漂流记》的。
我无意在此转述故事梗概,只想略微介绍一下,好让我们重温这些平常而琐屑的事中透出的人生精辟看法。故事本身人尽皆知:鲁滨孙海难不死在荒无人烟的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实际上是27年),终于回到英国。读过本书的人都会知道这样的故事,但知道故事本身是一回事,读懂这个故事带来的意义又是另一回事。我自己认为一部能经受时间和读者考验的作品,其价值应该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应该是文字的驾驭或者是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在笛福的笔下,有如一位老者坐在大榕树下,旁边围满小朋友,然后在那旱烟的缭绕中娓娓道来,鲁滨孙的孤岛是那样的鲜活,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更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具体的事件一件接着一件,难怪有些人把此书当作野外求生技能字典。所有的这些,不起波澜,如家常事。但换另一个角度,那可以用惊涛骇浪,波澜起伏,险象环生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那是什么角度?就是人生!
你是否曾在闹市里,身处芸芸众生间,却感觉没人能帮上你的孤独?
你是否曾在工作中,和同伴一起撸起袖子干,却发现关键时刻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你是否曾在心灵里,寻找一颗温暖的心,才发现敞开心走出去却四处碰壁?
…………
孤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它已经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孤岛,而应该是人生中艰难的时刻或者是内心无助的时段,我们每个人都是鲁滨孙,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像鲁滨孙那样做琐事来拯救自我。正是这样一个发自内心的力量——面对现实,自力更生,自我超越。
笛福告诉我们,人认识世界有很多很多方式,境遇也是千奇百怪,但最深入人心的不外乎来一场要命的炼狱,让人们有种起死回生认识到人生无奇迹但却坚信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追求。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联合国5月12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布基纳法索北部一座天主教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