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武装
欲趁利比亚战乱持续卷土重来
由于利比亚东西两大势力持续对峙、全国缺乏统一领导的军队和警察,不少专家提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可能利用利比亚“安全真空”状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安全真空
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2011年倒台,利比亚陷入动荡和分裂,获“国民军”支持的国民代表大会与民族团结政府形成东西对峙局面。
“伊斯兰国”趁乱在利比亚攻占多地,包括卡扎菲的故乡苏尔特。2016年12月,支持民族团结政府的武装组织将“伊斯兰国”逐出苏尔特。
东部军事领导人哈利法·哈夫塔尔麾下“国民军”同样积极打击极端组织,2017年从极端组织手中夺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和东部城市德尔纳。今年1月,“国民军”在南部地区对恐怖分子和犯罪组织发动一轮打击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军”4月初发起西进攻势,迄今在的黎波里郊外与支持民族团结政府的军事力量交火。不少专家提醒,“伊斯兰国”可能利用现有乱局,“浑水摸鱼”、夺取地盘。
利比亚国际政治专家哈立德·蒙塔塞尔说,“当前(东西两大势力)割据的状态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要谨防这些极端组织再度壮大实力。
另一名专家伊马德·巴迪持相似观点。他说,“伊斯兰国”可能趁机“重新整合、招募人员、与其他武装组织结盟”,还可能在利比亚发动更多恐怖袭击。
勿蹈覆辙
“伊斯兰国”在利比亚丢失苏尔特、德尔纳等城镇后,实力大幅减弱,但武装成员分散在南部地区和某些沿海社区,不时发动恐怖袭击。
以2018年为例,利比亚大约20起袭击据信由“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发动。
过去一周来,“伊斯兰国”在利比亚南部地区针对“国民军”目标发动两场袭击,分别是5月4日在塞卜哈袭击一处军事训练营、致死9人,5月9日在古德瓦发动袭击、造成两名平民死亡。
民族团结政府9日发表声明,指责“国民军”西进攻势加剧国家安全局势不稳,“使‘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有机会重新抬头”。
法国国际与战略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卡里姆·比塔尔提醒利比亚不可麻痹大意,不要重蹈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覆辙。
比塔尔说,伊拉克和叙利亚多年战乱,“国家组织架构崩溃”,使“伊斯兰国”借机占据地盘。“如果利比亚继续呈割据局面,缺乏统一领导,‘伊斯兰国’重新攻城略地的风险不容忽视”。
宣称在印度建立一个“省”
“伊斯兰国”10日经由发声渠道阿马克通讯社宣称,在印度新建立一个“省”。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是这一极端组织首次在印度宣称建省。
“伊斯兰国”在声明中宣布这一决定,同时声称这一组织的成员在印控克什米尔绍比安地区打死印度士兵。
当天早些时候,印度警方在一份声明中说,安全部队在绍比安地区与武装人员交火,击毙一名名为伊什法克·艾哈迈德·索菲的武装人员。声明说,这次行动“干净利落”,没有造成其他损失。
印度安全官员说,索菲涉嫌发动多起针对安全部队的手榴弹袭击。他据信在效忠“伊斯兰国”以前加入过多个活跃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极端组织。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印度军官告诉记者,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与“伊斯兰国”有关联的极端分子可能只有索菲一人。
国际恐怖组织搜索情报集团分析师里塔·卡茨说,“伊斯兰国”宣称在印度建省的说法“荒唐可笑”,显然是“大话”,但“我们不能简单忽视”。
卡茨说:“人们或许会对这一进展翻白眼,但对在脆弱地区的极端分子来说,这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姿态,可以为他们重建‘哈里发国’打下基础。”
“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先后丧失所有地盘,重新捡回“老策略”,采取自杀式袭击和“打了就跑”的策略维持影响力。这一极端组织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动向同样令人担心。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和拜蒂克洛等地多处教堂、高档酒店4月21日遭遇连环爆炸袭击,致使大约250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伊斯兰国”宣称发动袭击,只是现有证据无法确认这一极端组织直接参与。 (据新华网)
新闻分析
胡塞武装荷台达撤军真假难辨
新华社科威特城5月12日电联合国支助荷台达协议特派团12日发表声明说,联合国相关工作组监督了也门胡塞武装从荷台达等三个主要港口撤军的行动,并将于14日对其撤出情况进行正式确认。
但也门政府表示不相信胡塞武装真正撤军,指责其单方面撤军行动是为蒙蔽国际社会而使用的“障眼法”。
胡塞武装“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阿里·胡塞11日说,由于也门政府拒绝落实协议,胡塞武装决定从当地时间11日10时起单方面从荷台达等主要港口撤军。
据一些目击者说,数十辆载有胡塞武装人员的军用卡车11日从塞利夫港和埃萨港驶出。在胡塞武装撤离后,身着海岸警卫队制服的人员接管了塞利夫港。目前,尚不明确这些人员究竟归属于也门政府还是胡塞武装。
就在胡塞武装宣布撤军后数小时,也门政府发表声明,称胡塞武装的表态具有误导性,也门政府对此表示拒绝。
也门政府认为,胡塞武装是在“复制此前试图把港口控制权移交其下属武装力量的做法”,只是“从左手交到右手”。也门政府拒绝任何不经过联合国和政府方面监督和确认而进行的单方面撤军。
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2月17日就荷台达第一阶段撤军计划达成协议,并原则上同意第二阶段撤军计划。但此后,撤军行动多次推迟。本月中旬,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马丁·格里菲思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汇报也门各方落实协议的情况。
也门军事专家叶海亚·阿布·哈特姆指出,胡塞武装经常在联合国召开也门问题相关会议前宣布重大决定,以避免国际社会对其采取强硬立场。
对胡塞武装此次突然宣布单方面撤军,也门政治分析人士穆罕默德·艾哈迈迪也认为,不排除是胡塞武装为规避国际制裁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去年12月,在联合国主导下,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就荷台达停火、交换战俘等问题达成一致。但此后,双方在荷台达零星交火从未停止。
在也门内战期间,大约七成进口物资和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是从荷台达港口运入也门,这一港口也是胡塞武装物资补给的“生命线”。也门内战双方都不愿轻易放弃这一战略要地,这使得双方在荷台达的对峙僵局始终难解。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胡塞武装是否是真正撤军尚待观察,而双方在撤军上的分歧也凸显出也门政府与胡塞武装之间信任缺失的深层次问题。
也门军事观察家阿里·哈迪认为,在双方极度缺乏互信情况下,也门政府军和胡塞武装极有可能在荷台达加大兵力部署,从而增大爆发新一轮冲突的可能性。
也门萨纳大学政治学教授阿迪勒·舒贾指出,要打破荷台达目前的僵局,也门内战双方应拿出诚意,认真履行斯德哥尔摩协议,逐步建立互信。
美国部署更多打击群应对伊朗威胁
美国国防部10日证实,美军将向中东地区部署一艘两栖攻击舰和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以支援已经抵达那里的“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和B-52型轰炸机特遣队。
五角大楼宣称,为应对来自伊朗的威胁,“阿灵顿”号两栖攻击舰和“爱国者”导弹系统将加入“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打击群。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官员10日早些时候告诉记者,代理国防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已经批准向中东增派打击群的计划。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本月5日披露,美国向中东海域部署“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打击群和一个轰炸机特遣队,以回应伊朗近期对美国“令人担忧”的“暗示和警告”。他没有列举伊朗方面哪些具体做法引发美方担忧,没有说“亚伯拉罕·林肯”号是否会驶入霍尔木兹海峡。
伊朗官员威胁,如果美国“封杀令”使伊朗无法出口原油,伊朗将不惜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经由霍尔木兹海峡出口原油。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海运石油贸易依赖这一海峡。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迪拜5月12日电(记者苏小坡)阿联酋外交部12日发布声明说,4艘商业船只当天在其领海水域遭遇“蓄意破坏”,阿联酋有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