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3名科学家分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来源:市场星报 2019-10-10 00:42   https://www.yybnet.net/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9日傍晚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约翰·古德伊纳夫以及日本化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突出贡献。

“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诺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写道,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基础是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奠定的,自1991年进入市场以来,锂离子电池“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无线、无化石燃料的社会奠定了基础”,“为人类带来了最大效益”。

此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是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开拓者,并至今工作在研发一线。

惠廷厄姆1941年出生于英国,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在埃克森美孚研究与工程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工作16年后,他于1988年加入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校区担任化学教授。惠廷厄姆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超导体,寻找“实现无化石燃料能源技术”的方法并发现“一种能量极其丰富的材料”,被誉为“锂电池之父”。

古德伊纳夫1922年出生于德国,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任职,后加入牛津大学,任无机化学实验室主任。在此期间,他于1980年证明,将钴酸锂用作电极,可显著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这项重要突破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现在,全世界的便携电子设备都采用这种电极。

1986年,古德伊纳夫加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教学与科研至今。95岁高龄时,他还带领团队研制出首个全固态电池。

吉野彰1948年出生于日本,他毕业于京都大学,随后进入旭化成公司,1981年开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在古德伊纳夫的研究基础上,吉野彰在1985年创造出首个商业上可行的锂离子电池。

诺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指出,锂离子电池因其重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各领域。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锂离子电池来为我们用于交流、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和获取知识的电子设备提供动力。不仅如此,锂离子电池还可储存大量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能源,使一个“无化石燃料的社会”成为可能。 □ 据中新社

新闻推荐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角”锂电池的前世今生

很少看到一中元素在学术舞台上扮演核心角色,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角却是一个起源于宇宙大爆炸的古老化学元素——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3名科学家分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