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新西兰奥克兰,街道中弥漫着黄褐色烟尘。
澳大利亚东南海岸森林大火产生的烟尘5日飘过塔斯曼海,抵达新西兰北岛北部地区上空,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笼罩在黄褐色烟尘中。
新华社发(李桥桥摄)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可能是澳大利亚数月来的森林大火危机中最危险的一天。
据当地媒体报道,3000名军队预备役人员被紧急征召协助灭火,澳政府还部署另一艘海军舰艇以协助灾民撤离。
而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则称,目前火灾面积已达600万公顷,新南威尔士州30%的森林已被烧毁。截至1月5日,已有23人在大火中丧生。
浓烟甚至飘越数千公里来到新西兰,使这个邻国也笼罩在烟霾中,当地冰川甚至被烟灰熏成了褐色。
正常的城市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长期以来,悉尼是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空气最好的城市之一。但这次持续数月的大火产生的有毒烟雾,一度让悉尼成了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火灾还形成了罕见的气候现象。
澳大利亚当局说,由于林火产生的热气惊人,它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气象系统,包括干燥雷雨和火龙卷。
这场大火甚至改变了总理莫里森的出访行程。
1月4日,澳大利亚政府表示,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森林火灾,总理莫里森原定本月对日本的访问将推迟。同时,莫里森也推迟了原定本月对印度的访问。
每年的9月到次年3月,都是澳大利亚的林火季节。2009年2月,一场被称为“黑色星期六丛林大火”的灾难,造成173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是有记录以来澳大利亚最严重的山林火灾。
有科学家指出,正是全球变暖让2019年的野火季提早开始,火灾比往年更密集、频繁,成为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年。
但莫里森此前并不赞同这种说法,曾多次否认大火肆虐与气候变化有关。
不过,随着火势的蔓延,莫里森的态度开始有所变化,承认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的联系;但他仍然坚持政府的气候政策不应该为大火“背锅”。
这就是澳大利亚这场持续数月大火背后更深层次的博弈:民众和反对党指责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不力,总理莫里森则需要在国家支柱采矿业与改变气候政策间艰难地抉择。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和液化气出口国。据报道,2017年澳大利亚的煤炭出口总值达到565亿澳元,2018年则达到了创纪录的670亿澳元。
2019年4月,澳大利亚在一片争议声中启动了一个新煤矿的开采。12月,莫里森还拒绝了削减煤矿规模的呼吁。
这也使得如今的澳大利亚,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常常为国际社会所诟病。
去年12月,3个气候变化研究智库联合发布的《2020年气候变化应对指数报告》称,澳大利亚的气候政策在57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6。报告认为,莫里森领导的现任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在国际上和国内都“越来越消极”。
据《纽约时报》报道,目前澳大利亚的保守政党联盟在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上难以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澳大利亚悠久的采矿历史和煤炭游说团体的影响。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科学家伊姆兰·艾赫迈德博士看来,尽管“证据都摆上台面了”,但气候议题仍然被政治所左右。
如此看来,大火一天不灭,相关的争论就一天不会平息。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1月4日电(记者刘品然刘晨)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警告伊朗称,若其袭击美方人员或设施,美方将对伊朗52个目标实施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