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多彩国际 > 正文

读书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来源:宜宾日报 2020-01-22 07:19   https://www.yybnet.net/

□谢鸣明

读书人读书成瘾,爱书成癖,日久天长,气场往往与众不同。说文雅些是“书生气”,直白点讲是“呆傻气”。称泛“书生”臧否未定,直呼“书呆子”,褒贬自明。好在书呆子不以为忤,反倒乐用张岱语来解嘲:“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话虽这么说,书呆子心里也明白,那些与己有交情者,大多仍属同一类人,毕竟同声方向可相应,同气才好相求。

读书人与书,不说前世有因,只见今生有缘。被书启蒙,由书陪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一辈子,不离书。死读书,“死”是态度;读死书,“死”是内容;读书死,“死”是写照。

漫画家丁聪生前一大爱好,就是爱书成癖。其书房名叫“山海居”。“山”指书堆得像山一样乱,“海”指找一本书像海里捞针一样难,尽管如此,丁聪还明确表态:“明天我要死了,今天我还要买书。”是否如愿,另当别论,书生呆气,已见一斑。更有一位书呆子,暮年买书不断不说,居然与书店老板约定:打算预留一笔钱在书店,委托老板待其死后,隔些日子就焚点新书给他,以便他在阴间也照读不误。耽书如此,虽是笑谈,闻之却不能不陡生敬意。

有一位外国妇女,姓名国籍种族未详,只知她到瑞士苏黎世,是为寻找“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那家尊严协会,请求实施安乐死而来。大限将至,她要求协会工作人员给她一些时间,来读完手头一本书。3个小时后,她读完书上最后一行字,按响电铃。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必探究那本书是什么书,也不论那书对她本人有无特殊意义,单是这人生最后细节本身,就足以令人感叹。

和平年代,读书死多属静态;动乱时期,读书死也可呈动态。梁文道文章《笑话》开头云:“读到一个故事。从前匈牙利有位贵族叫查洛斯特公爵,酷爱读书,生性幽默。革命期间,他被推上了断头台。押解途中,他仍一边走路一边看书,镇定如常。等到脖子被架在台上,用不着看着路面了,于是他就从容地掏出一支笔来,趁刀子还没落下来前,在刚刚读到的精句下面划线做记号。”脖子都被架上断头台了,眼瞅着人头就要落地,公爵大人还没忘记给书中精彩句子划线。可见在他心目中,生死可以置之度外,好句子却万万怠慢不得。

公爵往日种种行径姑且不论,仅凭划线这个动作,就可以断定他不光是个书呆子,而且呆到了极致。“天鹅之歌”,知音何在?痴迷如此,谁人能解?书呆子之呆,呆就呆在既不在意外人评价,也不苛求他人理解,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人民文学出版社流传着老社长、现代著名作家楼适夷讲的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楼适夷参加革命后,曾坐过监狱。在监狱里难友们经常传阅一些图书,一方面打发寂寞的时光,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为了以后更好地搞好革命工作。与他关在同一个牢房里的一位难友,已经被判了死刑。当一本书传到这位难友手上时,已经是他被执行死刑那天的黎明。这位难友在拿到书后依然抓紧时间读了起来。楼适夷当时很年轻,心想,等一会儿他就结束生命了,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这个时候读书还有什么用呢?那位难友一直在认真地读,直到监狱的狱警叫他的名字把他带走时,才放下书。多年以后,楼适夷理解了,读书就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需要。

石在,火种不会绝;书在,书呆子也不会绝。读书既是生活构成部分,又是生命需求所在。读书人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环环相扣,其实并不难理解。

新闻推荐

“伊斯兰国”新头目何许人也?

“伊斯兰国”头目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数月前被击毙后,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库莱希接任新头目。然而,英美情报部门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读书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