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排队等待进入墨西哥奇瓦瓦州的一家工厂。新华社发(戴维·佩纳多 摄)
中欧班列专列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新华社记者 石中玉 摄
965万!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北京时间6月27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日增近18万例,超过965万例。
16亿!世界劳工组织表示,由于缺乏强有力社会保障,全球16亿非正式就业人员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头一个月里,平均收入锐减60%。
生命之危叠加生计之困,让陆续启动复工复产的各国面临“大考”——如何走好控疫情和稳经济的“平衡木”?怎样综合施策才能恢复经济“造血”功能?稳定供应链是靠封闭自顾,还是靠协调合作?如何危中寻机,借力新发展动能?
“必答题”:如何走好“平衡木”
韩国5月初分阶段开放各类设施,但随后聚集性感染频发;自5月末允许餐馆营业后,以色列疫情出现反复,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墨西哥部分地区商铺6月初重新开业,但随即出现疫情反弹;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一家肉联厂近日发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
控疫情同时要保经济,保经济同时更要控疫情。两头承压情形下,如何走好“平衡木”,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解封”不等于“解防”。全球专家普遍认为,谨慎而渐进地推进复工复产尤为重要,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密切配合,克服麻痹心态,准备好紧急预案,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分析人士指出,各国只有加强协调与协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协同配合,才有望共同走好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的“平衡木”。
“应用题”:如何调配“对症药”
面临多重挑战,各国政府打开政策“工具箱”,不断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心剂”:日本将经济刺激计划总规模扩大至逾230万亿日元;芬兰政府宣布追加55亿欧元预算,以遏制疫情影响并帮助经济复苏;德国执政联盟就总计1300亿欧元的最新经济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法国已动用5000亿欧元来扶持和救助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
政策工具品类大同小异,但在运用层面,如何正确搭配组合、拿捏力道节奏、兼顾当前与长远,调配出标本兼治、副作用小的“对症药”,考验着各国智慧。
一味搞“大水漫灌”强刺激甚至可能埋下恶性通胀的隐患,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金融泡沫膨胀、市场出清不畅等副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复工严考,各国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眼前情势和长远考量,灵活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尽可能做到施策精准有效。
“选择题”:如何稳定供应链
疫情冲击下,个别国家借机搞脱钩断链,升级保护主义政策。然而,调整全球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保护主义不仅难以实现自身政策目标,还会危害世界经济发展;长期看,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能够极大提升效率,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而违背这一规律只会自食恶果。
当务之急,是各国尽自己所能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富有韧性,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郁白大声呼吁。
面对全球供应链危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努力填缺补位。众多市场主体已展开一场国际复工复产“战疫”接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列数、送货标箱量,同比分别逆势大增15%和18%。“中欧班列持续畅通,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一条大动脉。”立陶宛交通与通讯部长纳尔克维奇如此感慨。
“思考题”:如何借力“新动能”
疫情之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巨大能量。如何把握新机遇、因势利导借力新经济动能,是摆在各国面前的“思考题”。
面对疫情全球扩散,尽管许多传统行业遭遇巨大冲击、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但数字经济、在线消费等产业在全球多地展现出强大活力。
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报告说,疫情期间,远程医疗、远程工作和在线教育得以普及,电子商务也出现逆势增长,全球经济正加速向数字化过渡。
在线视频会议平台软视软件公司每日活跃用户数量从疫情前的千万级别,迅速增长到数亿计规模;微软公司旗下办公软件在线协作相关功能使用频率曾经一周内激增40%……
对各国决策者而言,越是危机时刻,越要善于运用战略思维,科学决策,抓住全球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将成为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又一次产经迭代升级的突破口,值得各国认真思考、精心筹谋。
(参与记者:林晶于佳欣刘春燕李东旭阳建许正郝亚琳林昊熊茂伶高攀凌馨杜洋沈忠浩左为夏立新)
(据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特朗普推特截图6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推文回击《纽约时报》近日关于“俄方资助阿富汗塔利班袭击驻阿美军”的报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