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丹麦一个农场扑杀了约3000只养殖貂
由于丹麦出现多起养殖貂将变异新冠病毒传给人的病例,丹麦这个星期正根据政府的“扑杀令”抓紧扑杀养殖貂。丹麦政府希望经由立法程序获得授权,扑杀国内大约1700万只养殖貂。政府还在酝酿推动立法限制2021年年底前养殖貂;同时针对包括貂养殖场较多的7座城市在内,大范围升级防疫管控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说,除丹麦之外,美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瑞典也报告貂养殖场发现新冠病毒,须在全球范围审视貂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新变种”意味着什么?
丹麦是全球最大的貂皮生产国,“扑杀令”无疑重创丹麦貂皮产业。丹麦政府已制定相关补偿计划。丹麦商业和贸易部门预估,政府对貂养殖业的相关赔偿和补助将超过100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06亿元)。
哥本哈根大学兽医病毒学教授拉尔斯·埃里克·拉尔森指出,追踪和发现病毒变种需要分析和注册病毒基因结构,丹麦在该领域拥有大量数据。“很可能已经在世界其他地方出现了病毒变种,而我们毫无所知。”
丹麦免疫学教授扬·普劳斯嘉德认为,鉴于目前仅有相对数量较小的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变种,追踪和切断感染链条相对现实和容易,“新变种”也就没有太多继续存活的空间。
丹麦卫生机构说,“新变种”并不意味着它比其他冠状病毒变种具有更高传染性或引发更严重的症状。
对疫苗有无影响?
其他养殖动物如何?
霍伊尼克5日晚提到,病毒发生变异可能对在研新冠疫苗效果产生影响。这一表态引起广泛关注。
对此,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6日记者会上说,现在对这种变异如何影响新冠病毒的传播性、临床病症严重程度、免疫反应,以及潜在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也认为,新冠病毒基因突变是正常的,病毒的某些突变也许会产生一些影响,但世卫组织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和评估。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介绍,要确定新冠病毒在貂群中,以及在貂和人之间的传播范围,需要更多时间。目前已有证据并不能表明这种由貂传播的变异新冠病毒在行为方式上与过去有何不同。
世卫组织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司病毒专家彼得·安巴雷克说,其他养殖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相比貂要小得多,原因有二:
首先,研究表明,猪、鸡、牛等养殖动物完全不像貂那样易于感染新冠病毒,即使感染,病毒也无法像在貂群中那样得以维持并传播;其次,目前生产猪肉和鸡肉的现代养殖体系使我们能完全隔离病毒并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这意味着更容易防止和控制新冠病毒进入养殖环境。 (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昨日,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了解到,第17届东博会将于11月27日—30日举办,目前招商组展工作已基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