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空拍图显示“长赐号”救援行动进展并不顺利
货轮“长赐号”依然在苏伊士运河上卡着。
媒体3月28日报道称,当地救援人员表示,当天的救援行动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让这艘排水量达到22万吨的货轮挪动了约17米的距离。
动态多套救援预案有待实施
截至当地时间27日晚间,在苏伊士运河排队等待通航的船只已经达到了321艘。由于这次航道阻塞事件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救援者们也开始采取进一步行动。
27日晚,十几艘拖船趁涨潮时分出动,通过清除“长赐号”周围泥沙的方式继续努力帮助这艘货轮脱困。不过救援方后来承认,由于货轮没能在涨潮期间重获自由,因此这次行动宣告失败了。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则承认,技术或人为失误或是造成“长赐号”被困的原因。而参与此次救援行动的公司则表示,接下来他们打算动用更大的拖船,同时也考虑用起重机卸下“长赐号”上的一部分货物,以减轻船体重量。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27日说,埃及方面已为日前在苏伊士运河搁浅的货轮制定了多套救援预案。
拉比耶当天在埃及苏伊士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埃及方面已经制定了多套救援预案,目前有14艘拖船正在搁浅货轮的多个方向实施救援。由于货轮巨大的尺寸和载重量,再加上搁浅处水位较浅,现在仍无法判断救援何时结束。他表示,救援结束后将调查导致此次货轮搁浅的具体原因。
建议可用“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苏伊士运河管理方表示,货船可以自行选择等待还是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不过,目前没有船只选择绕行。等待,不确定何时能通行,每天都要付出额外成本;但绕行则意味着要付出数周的额外航程及连带成本。
28日,伊朗驻俄罗斯大使卡齐姆·贾拉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鉴于苏伊士运河堵塞每日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美元,“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可以作为一个低风险、可盈利的替代方案。
贾拉利说,最近因“长赐”号货轮搁浅而导致苏伊士运河关闭的事件表明,如果通过水路运输超过10亿吨货物,必须考虑到风险较低的替代方案。
“国际南北运输走廊”长7200公里,目标是从印度、伊朗和波斯湾其他国家经里海、接下来经北欧和西欧向俄罗斯境内运输货物,缩短从印度洋到中亚、欧洲、俄罗斯的运输距离。2000年,俄罗斯、印度和伊朗三国签署运输走廊协议,后来有10个中亚国家加入。但由于伊朗被联合国制裁,该项目处于停滞状态,直到伊朗被解除制裁后,该项目才加速推进。
影响欧洲市场已明显感到“痛”
数据显示,全球海运物流中,约15%的货船要经过苏伊士运河。丹麦“海运情报”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尔斯·延森表示,每天约有30艘重型货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堵塞一天就意味着5.5万个集装箱延迟交付。德国保险巨头安联集团估算,苏伊士运河堵塞或令全球贸易每周损失6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
由于对苏伊士运河海运渠道依赖度较高,欧洲市场已明显感受到物流受阻带来的不便。多家欧洲家居、家电零售商均表示有货物堵在运河中,将导致延迟交付。一旦情况迟迟得不到缓解,可能导致物价上涨。
不仅零售业“痛”,制造业也一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分析,由于欧洲制造业特别是汽车零件供应商,一直奉行“准时制库存管理”以最大化资本效率,不会大量囤积原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一旦受阻,可能导致生产中断。
疫情冲击下,零售业、制造业原本就是损失较大的行业。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这些行业刚刚有所恢复,特别是消费者疫情居家期间有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给零售业带来“曙光”,但运河堵塞让零售商一时“无米下锅”。
分析全球贸易不能过分依赖海运
不仅如此,如果堵塞延续,大量货船无法周转,必将导致海运费率提高,增加全球贸易成本,导致连锁反应。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海运市场受集装箱短缺、贸易复苏等因素影响,运力本已经十分紧张,海运价格已处于高位。苏伊士运河堵塞无异于向海运市场“伤口上撒盐”。
与此同时,运输延误也将产生大量保险赔付请求,让从事海运保险的金融机构承压,或将引发再保险等领域动荡。
另外,也有市场人士担心国际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会因苏伊士运河堵塞暴涨。
有专家表示,苏伊士运河堵塞让本就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全球贸易“雪上加霜”。与此同时,这起事件也给全球贸易“提醒”,不能过分依赖海运,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推动类似中欧班列等陆上物流体系建设。另外,运河堵塞造成物流缺位,可能导致制造业改变目前原材料库存体系,增加“存货”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综合新华社、中新、中广报道
新闻推荐
新华社圣地亚哥3月27日电由于新冠疫情反弹严重,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屡创新高,智利政府27日起扩大“封城”范围,受影响的人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