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因为将一栋教学楼冠名“真维斯楼”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甚至有网民直指此举为“卖身”和“大学精神的堕落”。在“偌大的校园是否能容下一个‘真维斯 ’”的争议声中,在现行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大学精神与商业行为是否水火不容”成为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真维斯楼”冠名引爆网络
5月24日,一则“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冠名‘真维斯楼 ’”的消息被曝光。网民起初将这条消息当作恶搞,然而随着“真维斯楼”的照片被公布,“清华大学”“真维斯楼”瞬间成为各大网站和论坛的热词之一。
在网络上,有网民将“真维斯楼”解释为“真理维护者居于斯楼”,更是引发了网民的“板砖”和“冠名盖楼”的热潮。
“真维斯楼都来了,下座楼会不会是班尼路楼啊?”“班尼路同意,他们将冠名哲学系大楼,意为‘班班读尼采,人人走大路 ’。”有网友调侃:“真维斯跟清华就好比一个德高望重、年过古稀的教授,
在一边唱着周杰伦的《双截棍》,一边
跳街舞。”调侃之余,清华“真维斯楼”更引发网民的正反争论。网民“周元魁”认为:“有人愿意出钱冠名有什么不好,又没有改变用途,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要局限于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网民“Zha新德”担忧:“对于大学来说,只要不愁生源,就不会愁金钱。每个学生都有各级财政拨给学校的金额,而且现在这笔拨款还在增长,所以正规大学一般没有经济危机。
怕就怕有样学样,清华都卖冠名了, 神圣的学府快赶上菜市场了,怎一个乱字了得。”截至25日中午,近9000名网民参加了网上发起的“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冠名‘真维斯楼 ’并挂牌你怎么看”投票,其中58%将票投给“反对冠名,还校园一片清静天地”;24%选择“冠名没问题,但别冠\‘真维斯 ’这种名字啊”;另有18%的参与者支持“收了赞助允许冠名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清华多所大楼已被或正在征集冠名
据了解,成为舆论漩涡中心的“第四教学楼”始建于1987年。记者在清华校园内看到,金色的“真维斯楼”四字已经分别钉在了教学楼东侧和楼门西侧的外墙上。四个大字之下,有一块金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真维斯作为休闲服市场的领军企业,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不少学生听说这个消息后,专门到这个被他们习惯称为“四教”的“真维斯楼”下参观、拍照。
5月25日,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对“中国网事”记者表示,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资助学的通行做法,清华也设有这样的捐助项目。百
年校庆期间,真维斯服饰(中国) 有
限公司提出希望捐助学校的教育事业。
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将第四教学楼命名为“真维斯楼”,同时按惯例保留原有的“第四教学楼”名称。所捐款项用于教学楼的维修和设备更新,以进一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除了“真维斯楼”外,清华大学其他多座建筑都在“待价而沽”。记者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网站的“筹款项目”中看到,有14项校园设施冠名项目被明码标价,冠名费用从300万元到1.38亿元不等。
其中多个项目的冠名征集费用上亿元,如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学院冠名捐赠金额1亿元,清华大学球类馆冠名捐赠金额1.8亿元,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新馆冠名捐赠金额1.2亿元。
针对教学楼的突然更名,清华大学学生章晋源对“中国网事”记者表示:“我觉得有一种把清华精神给贱卖了的感觉。清华应该有一种厚重感,一种不可变更的感觉。不能这么轻易、轻浮地把它改掉了。”事实上,在清华校园里,建筑冠名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宏盟楼”“蒙民伟楼”“李兆基科技大厦”等设施早已被师生接受。
而高校建筑冠名现象并不仅仅在清华大学才有,在国内很多大学已经不是新鲜事。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大学就有以“阿里巴巴”冠名的国际报告厅,还有李兆基楼、邱徳拔体育
馆(以已故新加坡首富邱徳拔命名)、
廖凯原楼、陈明楼、逸夫苑等,中国人民大学也有如论讲堂、贤进楼、逸夫楼等。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出厂3千元卖病人2.7万元 媒体揭心脏支架利益链,称中间加价部分很大比例给了医院和医生,以药养医”是此利益链产生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