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曾说,城市生活嘈杂、喧闹,很难让人静下心。城市的好处在于,把所有人的需要都综合归纳在一起,“效率高,很便利,也带来安全感。”代价是,难得安宁。于是,选择离开城市去青山绿水间隐居成为人们的向往,但芸芸众生恐怕消受不起这份悠闲。因为做隐士,意味着将生活水准降低到最低水平,哪怕基本的营养可能都要刻意回避。那么,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能让我们既摆脱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回归清净;又不丢失城市带来的便利性?小镇也许是好去处。因为它小,于是僻静;因为是镇,生活设施亦齐全。如今,小镇隐居已成为都市人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闲暇时在小镇上咸淡地活着,不用坐班,也不用告别手机、平板,微博、微信。从现代人的角度说,这样保持与城市的距离、这样的生活节奏,刚刚好。
在隐居的恬淡中静下来
70后的潘海每周隐居三四天,周末去会朋友。也会抽出一两天去松江,看太太和孩子。
不久前潘海进了一趟城,具体说,是驱车前往浦东参加朋友办的个展。越接近市区,不适感越强烈。首先是堵车,蜗牛般的速度太消磨耐心;其次是空气,习惯了郊区的清新舒朗,潘海已受不了烟尘和尾气。尽管气温宜人,他还是将车窗关死,开启内循环。
“我现在跟城市没太大关系,非有大事不进城啊。”要不是答应过朋友,他早就一踩油门折返了。
平日里,潘海隐居于朱家角,按照设想,潘海在前一栋屋子内创作、休闲,二进则为厨房、卧室及储藏室。有朋自远方来,聊得高兴便留饭,酒喝多了便留宿。久而久之,此地成了文化人的后花园。金星、谭盾、老狼、贾樟柯等都来过。
探访者渐多,潘海想,何不做成酒吧餐厅呢?他取了个别致的名字:凹。开酒吧的另一层用意,是考虑到朱家角古镇也在被喧闹包围。“适合与朋友谈天说地,却不适合创作。”他给了一名管理者20%的股份,负责具体经营,自己则继续闲云野鹤。“凹”的人气日积月累,不仅有中外游客,本地年轻人也爱来此喝个下午茶。
潘海呢,则享受着隐居的恬淡状态:读书、创作、和邻居拉家常,偶尔回上海。间或远行,看风景。闲暇之际,潘海会坐到底楼的沙发上,打开音响,泡功夫茶。他有整套茶具,从茶船、茶盅到茶刀、茶针一应俱全。他爱听窦唯,也爱听民乐家刘星……
音箱旁放着几本书,有《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山外山:晚明绘画》,等等。潘海说他可以在这儿待一整天,“一个礼拜都行。”他很享受当下的状态,没有凡世的喧嚣,只有山峦阻隔万物的纯净和安静……
偶尔,有朋友来拜访,潘海很高兴,与之喝茶论艺,直至夕阳西下。他会带朋友到社区里转转,与其他艺术家结识。去年4月,距古镇约10公里的某创意社区正式运营,艺术家们陆续入住,比邻而居。其中包括鲁东大学美院副教授郭凯军,新近荣获“约翰·莫尔绘画奖”的刘刚、朱晓聪等。还有一位意大利画家。他们各自创作、互不干扰。有空也串门交流。“像不像北京宋庄?”潘海笑问。当然,相比于越来越繁闹的宋庄,这里依然单纯安静。单纯到一般都不用锁门,想去看哪位画家,推门进去就好了。
80后的生活实验室
“许多80后在最好的时光、最富创造力的年岁成为房奴,被限制了想象力,非常可惜。我们隐居,是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追寻内心那份久违的宁静。”
唐冠华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多媒体设计师,影像、装置、行为艺术创作者。两年前,他和妻子邢振离开青岛市区,上崂山隐居。他们自己种菜、养鸡,自己纺线、纳鞋、制衣、做肥皂,自己酿酒、酿醋、酿酱油,甚至自己发电,一切自给自足。
念头起自2009年。唐冠华完成了一项关于城市改造的调研,深感因城市发展、环境污染,当代人离自然越来越远,攀升的物价、高昂的房价又使压力倍增。他想,能不能在“这么密集、这么拥挤”的城市以外,找到另一种生活方式?
2011年,唐冠华决定先实践起来。他挑中崂山深处的一座小村庄,租了几间老房子落脚。他的设想是:“不依赖社会机制,依靠双手,独立生产并使用日常用品。”当时还是女友的邢振辞去工作,随他上山隐居。
真正的隐居远不如想象中惬意。起初,他们只有三栋破房屋,几乎无法栖身。当务之急是盖房子。唐冠华从头学起。他钻研建筑理论、房屋结构,搜集建筑材料并反复实验,还想出了用塑料瓶子做保温层的妙招。捣鼓大半年,居然有模有样地建起了一幢两层“别墅”,而且,还自创了“打卡门禁系统”!以此为基础,唐冠华自主设计了一种“生态建筑”,采用钢木结构,其中的木材,来自于乡村遍地可见的秸秆。
“别墅”外有块小菜地,根据时令,他们耕种当季的菜蔬。为了浇水和饮水,唐冠华收集雨水,并琢磨出一套过滤方法。经检测,已接近饮用水标准。他还自制淋浴器,轻踩踏板,水便汩汩流淌。邢振自学剥麻纺线,做鞋子、缝制单衣。后来养蚕宝宝,干脆连原材料都自产了。她又掌握了酿酒工艺,屋旁的樱桃树成为酿制樱桃酒的绝佳材质。略遗憾的是,两人的食盐工艺尚未成熟。
去年唐冠华在一楼安置一辆自行车,后轮连接发电机,“一边骑车锻炼,一边发电。”电力通过线路储存入电瓶,加之屋顶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别墅”的用电得以保证。
就这样,唐冠华和邢振在深山生活近三年。随着生活技能的提升,特别是结婚后,“出山”的次数日渐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与世隔绝。如今,唐冠华提出了“家园计划”,把崂山的这处居所视作计划的起点,并命名为“自给自足实验室”。作为公共开放项目邀请同龄人前来体验。
忙活半年隐居半年
窗边种着花花草草,面朝一片山清水秀的美景,读读书做做手工,看到这样的生活可能你会十分羡慕,盘算着休假的时候去哪里这样过一阵,而这正是一位26岁女孩的日常生活。这位名叫诗若的姑娘在桂林七星公园附近租下了这样一栋小楼,平时开起青年旅社,旺季时经营一下生意,淡季时就在家读书,有着淡淡的社交。
“这个小客栈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忙下来的,自己动手设计,做网络推广,打理小客栈的种种,一年下来,也能有十几万的利润。”诗若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时,她基本都忙着打理客栈,但是淡季时基本上她就过着自己想要的隐居生活。她办了桂林市图书馆的借书证,每个月去借两次书,平时手抄《金刚经》,还会做各种手工活,编手链和发饰。在山中美景里她还爱上了瑜伽和佛经,时不时打坐养心,而她晒出的照片更是让很多网友大赞优美。
诗若讲述起她的人生经历:“较于同龄姑娘,我属于心智比较早熟的,因为总会把喜欢和不喜欢分得特别清楚,可能太过自我和执着。”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一间小客栈。2013年,她将租下的一栋小楼粉刷一新,开起了这样一个青年旅社,接待来自各国的旅客。
诗若说,自己每天的生活就是收拾客房,招呼客人,除了去菜市场买菜,其他时间都在客栈享受安静的时光,既不逛街购物,也没有夜生活。闲时喜欢古琴声,每天都让整栋房子飘着静心的禅曲。“如果能碰上有内涵,有故事的客人,就是极其开心的一件事,会邀请他们一起吃个饭,坐在大厅闲聊,听听别人的故事。”但她并不是为了与人交往而交往,而是追寻着内心的兴趣,只和一些有趣的人产生共鸣。
□据《生活周刊》
新闻推荐
球队总是要往前看,但现状不如意的时候大多会怀念过去。迪亚曼蒂停赛,里皮昨晚派出了他能派出的最强阵容,三位新援中于汉超首发出场,吉拉迪诺和李学鹏都替补出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老面孔埃尔克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