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浦顿
《杂记赵家》是大学者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所撰写的回忆录,以赵家生活为中心,叙述了一个家庭几十年的历史。最精彩的部分,当属对上世纪20年代一些名人生活的回忆,比如陈寅恪、罗家伦、傅斯年、金岳霖等。用杨步伟自己的话说就是———“志希(罗家伦)!你还记得吗?那时真是你们的黄金时代啊。”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上世纪20年代初,这帮人都还在欧洲留学,赵元任则是携夫人杨步伟和两个女儿到欧洲游玩。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马克跌得厉害,这些青年本来是派往英法留学的,但是德国生活太便宜了,于是他们都集体跑到德国,省吃俭用,忙着买各种德语书籍。
那是一个贫穷但充满希望的年代。陈寅恪和俞大维(两人是表兄弟)请赵元任夫妇看歌剧,但当把这对夫妇送到歌剧院门口时,他们两个却并不进去,陈寅恪说:“我们两个人只有这点钱,不够再买自己的票了。若是自己也要看,就要吃好几天的干面包。”赵元任夫妇又是感激又是难受。
那是一个在感情上放得很开的时代。赵元任夫妇初到德国时,这些人中流行的事情竟是劝人离婚,婚姻有什么好?还是离吧。徐志摩和张幼仪,就被他们劝离成功了,当时张还有孕在身。罗家伦(归国后出任清华首任校长)就试图“挑拨”两人的关系,他说:“有人看见元任和自己的母亲在街上一起走路(意指杨步伟看起来很老)。” 当然,这些“挑拨”并没有成功。
那时,金岳霖还没有被“神化”为傻傻守着林徽因的情痴,甚至相反,他更像是一个花花公子。在巴黎,他向赵元任夫妇借钱,当时赵家也没现金了,杨步伟只有把她的皮大衣借给金岳霖,建议他拿到当铺去换钱用。结果后来才知道,金岳霖拿着皮大衣和两个洋妞到意大利去耍了。其中有一个,他还带回了国。
后来,这些人回国,都成了大教授和名流,过着规矩的生活。他们也一定会想起自己贫穷而美好的黄金时代。所谓的黄金时代,不过是青春的代名词罢了。上世界20-30年代,欧洲也出现了不少顶尖的知识分子,后来汉娜·阿伦特发问:既然时代这么好,这些人这么优秀,为什么就没有人洞察到并阻止希特勒的崛起呢?这种黄金时代也是很可疑的。
归国经过香港,赵元任到皮鞋店买皮鞋,被老板讥讽国语不标准,赵元任反驳:你的国语才不标准呢。老板说:我这可是跟着赵元任的磁带练习的呢。杨步伟大笑:这不就是赵元任嘛。
这就是那个时代。这些大教授们后来追忆往昔,大都一本正经。反倒是杨步伟站在“家庭妇女”的角度,观察得更仔细、真切,也更有趣。
新闻推荐
为应对惨淡的人口出生率和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意大利卫生部长贝亚特丽切·洛伦津日前提议,大幅增加年轻夫妻生孩子的奖金。洛伦津在意大利《共和国报》15日刊登的采访中说,当前趋势如果没有得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