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旭东 本报通讯员 黄继才
步进梁传送钢卷节奏沉稳,激光机无缝焊接定位精准,联合机组持续轧制,卷取芯轴高速运转,每6分钟一卷银光闪闪重达19吨的冷硬卷就轧制完毕。4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柳钢集团冷轧厂数万平方米的酸轧车间,看不到几个工人忙碌的身影,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自动操作,井然有序。
“冷轧厂投资约25亿元,一线已运行6年,二线去年才投产,是柳钢工艺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能够轧制出厚仅0.2毫米的极薄冷轧卷,是柳钢调整结构优化品种的核心利器。”酸轧车间党支书黄运刚告诉记者。
近年来,柳钢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先后投入近200亿元,持续进行技术改造,从2002年的百万吨小厂蜕变为2010年千万吨级的南国“钢铁巨人”。目前,柳钢生产的品种钢种类达149个,专用钢坯牌号115个。
其中,中板厂生产的超宽超长管线钢板,成功打进印度市场,分食国际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蛋糕”,特别是船体结构用钢板,已获英、美、日、德等8国船级社工厂认可;棒线型材厂开发出的核电专用钢筋,目前已给防城港核电站特供5万多吨高强“筋骨”;依靠自主研发,热轧厂成功开发出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而冷轧厂的高附加值产品,则广泛用在食品、家电和汽车等行业。
过去,柳钢不能配套生产汽车企业所需的高端车用钢板,本地汽车企业每年所需超过200万吨的汽车用钢,只能从外地购进。如今,柳州汽车城如火如荼开建,柳钢抢抓机遇,加大汽车用钢的配套开发与生产,成功叩开了柳州汽车市场的大门。
“经过结构调整,柳钢的轧材生产能力大于炼钢生产能力,对市场的应变更加灵活。”柳钢总经理甘贵平如是说。近两年来,市场下滑,产能过剩,成本上升,柳钢通过深化优质增效,成为钢铁行业少数保有盈利的企业之一。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国际在线)印度一位三岁小女孩因头部患有严重的脑积水,头大的像一个吹足气体的气球,是正常小孩头部的三倍,孩子第一次被送到医院后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手术后孩子的头从37英寸缩小到23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