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印度一名16个月大的小女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天进食48顿,体重已达25公斤。儿童的肥胖,并非是个例。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疾病整合医学门诊开诊以来,儿童及青少年肥胖患者收诊率较去年同期提升5倍,其中最小患儿年仅5岁。
日益突出:少儿肥胖问题愈发明显
洋洋(化名)只有5岁,体重却已达86斤,哪怕是配上1.2米的身高,也是个标准的“小胖墩”。究其原因,就是管不住嘴,还迈不开腿——饿了就吃,幼儿园吃了回家还要继续吃,运动量却基本上为“零”。
与洋洋的超重问题相比,11岁的小刚(化名)的问题更严重。1.6米高的他,体重已达148斤。更令他郁闷的还有外形问题:明明是个男孩子,胸部却比一般的女生都大!为了避免同学的嘲笑,他基本上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一点都不挑食,尤其喜欢吃米饭,越长越胖。”小刚的妈妈意识到问题,将他带到了市三医院肥胖与代谢疾病整合医学门诊就诊。一查才发现,外形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超重,小刚还有较严重的脂肪肝,胸部过大则是出现了乳腺增生的问题。
两名小朋友的问题尚能通过营养、运动处方改善和控制,15岁的小花(化名)作为一名极重度肥胖患者,就只能通过外科减重手术解决由肥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小花每天的进食数量堪称“不计其数”,到青春期时体重已高达194斤,血糖、肝功、胆固醇等指标无一正常……
“肥胖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非常明显。”市三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雁军博士表示,自今年5月该院在西南地区率先开设肥胖与代谢疾病整合医学门诊以来,已先后收诊十余例低龄肥胖患者,其中以10岁左右的青少年为主,最小年龄仅5岁。
越帮越忙:盲目减肥家长帮倒忙
“未成年人的体重问题更应该重视。”刘雁军表示,青少年超重可能会引起生长周期缩短,发育时间提前等不良后果;同时,容易导致成年疾病低龄化,甚至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可能是正常体重儿童患病的数倍乃至十几倍。此外,由肥胖引发的不良情绪也日益凸显。
对于一发不可控制的体重增加,多数患儿的家长自发采取了行动,然而,有些却是在“帮倒忙”。例如洋洋的母亲,为了阻止孩子发胖,竟然停了他的肉食和牛奶,同时还要求小朋友每天超负荷地运动,但结果却是,洋洋不仅没有减肥,反而经常膝盖酸痛难忍。“这样肯定是不科学的。”市三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余佳慧表示,控制饮食是指做到三餐的科学搭配,而不是盲目节食,或者停止一部分元素的摄入,“这不仅不能减肥,还会影响生长发育期孩子的成长。”同时,在超重的情况下大负荷运动,也会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关节造成负面的影响。
以小花为例,肥胖问题已无法单纯通过饮食、康复锻炼等手段解决,而是需要外科减重手术。经过手术治疗,3个月后的她体重减掉了49斤,异常的各项指标也逐步回归正常范围。与此同时,她的性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自卑逐渐走向开朗。“如果真正发生了肥胖问题,建议接受专业的判断。” 刘雁军博士提醒,想要真正遏制肥胖,首先需要找到原因,其中可能涉及内分泌代谢、营养、神经内科、康复、呼吸等多个学科,家长们切忌自行“把脉开方”。李诗敏 本报记者 余星雨 文/图
新闻推荐
客机机身受损。新华社发印度航空公司一架客机10月12日从南部泰米尔纳德邦一座机场起飞时撞上围墙,“带伤”飞行4小时,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