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楼春豪
■提要
5月23日,现任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及其执政联盟大获全胜,再次赢得大选,莫迪连任已无悬念。至此,这场全球历时最长(近40天)、耗资最大(约86亿美元)的大选终于落下帷幕。选举结果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指选前普遍预测印度人民党及其执政联盟能够再次胜选,意料之外是印度人民党议席并未较2014年缩水,议席依然过半。
莫迪强势胜选,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兼顾“发展”的同时有效打出“安全牌”。
一方面,经济发展成绩不俗。过去五年,莫迪抛出了“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智慧城市”“清洁印度”“萨迦玛拉港口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举措,虽然在统一商品服务税、废钞等政策上引起不少争议,在土地征用、劳动法改革等“硬骨头”上进展有限,但仍在广大民众中树立了改革者的形象。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2014-2018财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41%、8.15%、7.11%、6.68%和7.4%,年均增速达到7.2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超过法国成为全球第5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以“国家安全”凝聚选民共识。与2014年大选以及其他政党竞选策略不同的是,莫迪及其印度人民党这次高调打出“国家安全牌”。对比印度人民党与国大党的竞选纲领即可看出,国大党聚焦经济发展,而印度人民党则将“国家第一”列为首要任务,强调对恐怖主义的零容忍、对军事现代化的高投入等,这都给莫迪胜选加了分。
其次,竞选活动的组织动员和资金支持优势明显。
组织动员方面,与许多基于理念而非基层架构、围绕某一家族而非意识形态的政党不同,印度人民党注重“从严治党”,拥有完整组织架构和一批忠实的党员。虽然莫迪作为政治强人在党内“一言九鼎”,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的其他架构的松散,更不意味着基层组织的弱化。此外,莫迪及其印度人民党得到了外围组织国民志愿团的强大支持。国民志愿团是印度最大社会组织,在全国有8万多分支、近65万之众,在印度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有很强影响力。资金保障方面,印度大选耗资巨大,被认为是超过美国总统大选的最贵选举,资金的多寡对选举结果影响很大。印度人民党在竞选资金方面拥有绝对优势。2017-2018财年,印度人民党收入102.73亿卢比,而国大党同期仅获19.92亿卢比,印度人民党是国大党的5倍多。路透社指出,2018年印度人民党政府主导推动“选举债”,民众通过购买“选举债”向政党提供合法捐助,印度人民党获得总金额的95%。
再次,莫迪的个人魅力对选情起到了催化作用。
与印度国内许多政客相比,莫迪高效、干练、清廉、精力充沛的形象,在印度选民中赢得了超高人气。
印度民调公司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洛克尼提调查显示,莫迪个人威望能将印度人民党支持率提高8个点,而反对党领导人拉胡尔则将国大党支持率拉低4个点。此外,在种姓政治比较严重的印度,莫迪“其他落后种姓”的出身也是加分项,其通过努力逐步走上印度人民党高层乃至问鼎总理宝座,对中低种姓选民起到吸聚作用。数据显示,印度人民党最初以城市高种姓教徒为主,但现在中低种姓选民的支持是其胜选的重要法宝。
展望未来,印度人民党一党议席过半,确保莫迪能维持政治架构的总体稳定,为其在内外政策上大施拳脚奠定基础。莫迪政府将继续推进官僚体系改革,打击腐败,提高政府运行效率;积极推进经济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着力推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网络通信等领域改革,并有望拿征地法、劳动法等“硬骨头”开刀;强调“国家第一”,对恐怖主义“零容忍”,推动国家安全体制改革;以“邻国优先”、印太构想、大国平衡、多边主义等不断提高自身影响力。
当然,由于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宗教矛盾隐忧加重,莫迪能否妥善应对多重挑战、领导印度人民建设“新印度”,仍有待观察。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印度大选最后阶段投票于当地时间19日18时结束,这标志着2019年印度全国大选投票全部结束。据印度选举委员会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