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英国新闻 > 正文

农民为什么不愿种地?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3-21 09:19   https://www.yybnet.net/

□郭立场

日前,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然而,在中国,“劳动”与“土地”并未能给农民带来财富,“种地不挣钱”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共识。“农民不愿种地”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匮乏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青壮年劳力通过升学、打工、婚姻等途径集体逃离了农村,奔向了城市,农业生产只好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来承担。

文化学者摩罗对自己的家乡江西都昌万家湾作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青年人完全拒绝当农民。”摩罗认为,自古以来,农民地位就低,而打工是一个逃避农民身份的出路,“只要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不逆转,年轻人是不会回来当农民的。”从种地不赚钱的表达中,不难看出农民对种地这种经济活动的失望。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农业生产将无以为继,无疑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

要留住高素质的农民,必须反思中国的农业教育到底担负着怎样的责任,如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增加农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唤起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心,改变农民收入低、劳动辛苦的现状,变革教育、医疗、住房、户籍、社会保障等不平等制度,改变“没人看得起农民”的身份污名化,使农民享受到与其他群体平等的社会福利。换言之,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要把城市文明引到农村,使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农业、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只有在全体社会成员对农业有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农民的地位才能得以提升,“农业后继者培养”才能可持续发展,“将来谁来种田”的问题才有可能破解。

(据3月20日《济南日报》)

新闻推荐

将资助波浪能发电试点项目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英国政府日前正式启动一个新能源资助计划,提供一笔2000万英镑(约合3175万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两个波浪能发电的试点项目。这也是英国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应用,减少碳排放的具体措...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民为什么不愿种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