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舸
据英国媒体5月19日报道,英国一台ATM机日前发生故障,顾客取款时吐出双倍数额现金。此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赶去提款。故障持续两个多小时,200多名顾客取走现金。事后银行称错在自己,顾客不必为银行工作失误负责,不用归还多余的钱。
这则报道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中国民众不自觉地将其与“许霆案”进行了对比联想。客观地说,目前中国民众对银行收费存在某种误读,其实国外多数银行同样存在小额账户收费、跨行汇款收费等诸多收费项目,而且某些项目的收费标准比中国的银行更高。只不过,它们的收费项目都清楚无误地张贴在银行营业大厅,柜台人员在操作之前也会向客户及时提醒哪些项目要收费,将知情权与选择权交还给储户。
现代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除了注重商品及服务本身的价格、质量外,同样也在考量其他附加值,比如商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售前及售后服务的人性化程度,等等。企业应当注意到,商品的无形价值有时候比有形价值更容易获得公众支持。比如,现在不少餐饮业服务已经开始悄然升级,在点菜环节服务员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味推荐价格昂贵的菜品,而是根据客人数量、口味推荐更合适的菜品,甚至温馨提醒客人不要点太多以免浪费。客人与饭店之间就此建立起长期交易的情感基础。
这其实就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柔性的情感交流渠道,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与企业之间不光是冷冰冰的商品交易关系,自己所享受的是富含多种元素的综合服务。国内银行不是总认为自己已经是市场化企业,必须按市场规则来办事么?难道市场规则就是让银行权益最大化而顾客收益最小化的零和博弈?
市场规则的精髓应当是权利与责任对等,我们姑且承认目前国内银行的收费来自于市场化企业的权利,那么银行既然已经向顾客收取了各种费用,就要尽到自身责任,时刻提醒不要犯错,给顾客对它进行“惩罚性收费”的机会。英国那家银行之所以承认自己工作失误,不向顾客追索多余的钱,就是对市场规则的清醒认知。而它未来的长远受益绝对远大于目前的这点损失,毕竟顾客会认为这家银行懂得尊重顾客权益,愿意为自己所犯下的过错承担责任,不会像某些银行那样单方面要求顾客缴纳各种费用,自身管理出了问题却要强迫顾客自觉退款。
银行与顾客之间不能再相互误读。顾客要明白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有权要求银行提供对等服务。银行则不能对需要付出责任与义务的条款选择性失明。而政府职能部门更不能纵容银行某些不良习气,毕竟顾客相对银行来说处于弱势,应给予适当的倾斜。
新闻推荐
健康新知近日,澳洲一项新研究指出,不应把近视归咎于基因或阅读、写作等,其实是缺乏阳光照射所致。接触阳光可刺激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可避免眼轴变长,防止进入眼睛的光线焦点扭曲。研究负责人、澳洲...